四川省军区“天府使命—2014”实兵检验性演习

28.07.2014  18:41

  

  高原峡谷出奇兵(下)

  ——四川省军区“天府使命—2014”实兵检验性演习闻思录

  赖 兵 孙绍建 邓 波 四川台记者王映

  【图片一张见附件】 

  7月5日至19日,四川省军区吹响冲锋号,万人千车从秦巴山区、川西平原一路机动至康巴高原,展开“天府――2014”实兵演习。

  此次演习,出动人数之多、动员范围之广、机动距离之远、演练地域之高,为四川省军近年来少有。从平均海拔500余米的丘陵平原到海拔4000余米的康巴高原,他们跨越的,不仅仅是深山峡谷,更是国防后备力量训练的高峰。他们冲破的,不仅仅是战斗力建设各项能力指标的极限,更是部队建设观念的樊篱和思想的束缚。

  民兵预备人员范围分布广、流动性大,参演的2万余兵员从哪里来——

  召之即来缘于一套统一高效动员应急机制

  “命令你旅于7日12时00分前完成整旅动员集结,转服现役。” 7月5日下午16时,四川乐山某预备役步兵旅突然接到命令。作战会议连夜召开,预编人员征召通过手机短信平台等多种办法连夜通知。7日8日10时整,780多名预备役官兵齐装满员,准时参加转服现役誓师动员大会。

  不仅是该旅,这次参加演习预备役部队提出兵力装备征召征用需求,各地(市、县)国动委立即启动战时动员机制,下达动员命令,集结预备役人员,每个参演单位都在第一时间便完成了人员集结和平战转换。“2万余名民兵预备役人员仅用不到3天的时间就完成动员集结、转服现役,这种快速平战转换能力绝非是一时之景,一日之功!”省委常委、省军区司令员李亚洲感慨地说。

  “能实现快速平战转换,缘于建立一套统一、高效的国防动员应急机制。”省军区政委刘家国一语道出了民兵预备役人员“召之即来”的“秘诀”。近年来,该省军区先后协调省委、省政府联合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国防动员机制的意见》等10余份法规性文件。在此基础上,军地按照“平战结合、军民一体”的原则,对国防动员和政府应急管理体系进行有机衔接,建立健全了省、市、县三级指挥体系,完善了形势分析、信息交流、联席办公、检查督导等工作制度,遇到紧急情况,则实行集中办公,共同解决难题。

  近年来,他们按照“编兵标准从符合条件向符合岗位转变,从符合应急应战要求向适应信息化战争要求拓展”的思路,采取定向预编、精确预编的方法,走开跨行业、跨单位、跨地域编组新路子,依托“三中心一网四系统”建立人才数据库,选拔3000余名对口专业尖子,统配充实到紧缺重要岗位,并筹措资金100多万元购置配齐个人战备物资;采取军师组织团实施的办法,先后3次对各预备团进行成建制实兵实装动员集结拉动,锤炼部队快速反应能力,确保一声令下召之即来。

  民兵预备役人员平时忙于各自岗位,训练时间少,层次低,怎样才能形成战斗力——

  来之能战缘于用战斗力标准锤炼队伍

  记者在演练现场看到,不仅机动途中各种敌情接二连三轮番上演,而且演练每进行一步,都火药味十足,逼着官兵动脑筋、想对策,锤炼战场指挥应变能力……30多个演练课目不分昼夜连贯实施,敌我交锋激烈,让人目不暇接。

  上战场,不仅需要召之即来,更需要来之能战。完成未来作战任务,必须编实训好一支可靠、精干、管用的民兵和预备役队伍。随后,省军区党委决定:抓住民兵和预备役人员转型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强作战应急力量建设,让队伍建设向作战任任务聚焦,适应任务精细化、领域扩大化。

  2009年6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联合依托某预备役工兵团和某预备役防化团,抽编省地震局、建设厅、交通厅等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组建侦察搜救、抗洪抢险、地质灾害抢险、搜排爆和指挥保障分队。同时,依托省无线电监测站和通讯公司,组建民兵无线电监测分队和民兵应急通信分队。

  与此同时,每个县(市、区)分别组建1个民兵应急连,在各乡镇(街道)普遍组建10至30人的民兵应急排,在重点村、社区组建应急班(组)。该省军区根据地域差别和任务区划,有重点、成建制地为各级应急队伍配备了12个大类、3.5万余台(套)专业装备器材,全省各级民兵和预备役队伍的装备脱胎换骨。

  有了人员队伍,一流的装备,还需要锻造一流的作战能力。

  他们建起6个综合训练基地,每年举办两期骨干培训,聘请军地专家、院校教员授课;还分批到兄弟单位、野战部队去学习;自主编印5类42册训练教材,从物资请领到多路机动,从指挥所开设到军地协调,从搜集情报信息到制订行动计划,严格规范训练和考核。先后安排60多名军政主官参加培训,既拓宽了知识面又提高摆兵布阵能力;积极开展挂钩训练,与现役部队专业技术骨干同场训练、同台竞技;结合每年野外驻训、战术演练等时机,围绕快速集结动员、支援作战等课题,组织网上模拟对抗演练和实兵实装实弹演习,全面锤炼官兵的战场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