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八旬大爷写调查报告 呼吁中秋关注空巢老人
原标题:中秋怕孤独 八旬大爷写文章 空巢老人求关注
今年8月,湖北破获一起金额过亿集资诈骗案,上千名老人被骗;71岁独居大爷因孤独1年打1483次110,就想找民警说说话;全国各地不断出现独居老人家中去世,子女多天后才发现……老龄化加重,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中秋佳节来临,记得回家看看,用我们的关怀温暖空巢老人的中秋。
中秋节临近,这个月亮圆、家团圆的日子,对于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来说,却格外孤独。今年上半年,因为相濡以沫52年的妻子突然离世而一个人独居的成都市民钱大爷,开始关注空巢老人这个群体。
在家人的帮助下走出伤痛的钱大爷,用两个多月的时间,调查了身边数十名空巢老人,写成一篇关于空巢老人现状的调查报告。与此同时,他也希望用自己的经历来开导更多的空巢老人,让更多的人来关注他们。
走访20多位空巢老人
两月内4次修改终成稿
在钱大爷家的书桌上,放着一沓方格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封面抬头用工整的字体写着“初探空巢之伤”。没错,这篇关于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正是钱大爷的作品。
文章概括总结了空巢老人的3种生活状态,并针对如何破解空巢老人的孤独提出了一些建议。别看内容只有近3000字,但81岁的钱大爷却为此准备了两个月。
为了得到更多的第一手资料,钱大爷走访了20多位空巢老人,通过与他们或者其身边人聊天,了解他们如何面对孤独,并用文字一一记录下来。此外,报纸以及网络也是他搜集素材的重要渠道。光是初步记录这些案例,钱大爷就写了满满两个本子。“最终,我梳理出了3种不同应对态度,每种选出最典型的案例写进稿件中。”钱大爷说。
接下来的写稿工作也不轻松。由于眼睛不好,手也有些发抖,钱大爷写起字来有些费力,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对稿件的认真态度。“反反复复修改,这已经是第四版了。”钱大爷说。
相濡以沫52年
老伴去世感受空巢之痛
为何这位8旬老人要费尽心思做调查、写文章呢?这一切,要从今年年初钱大爷74岁的老伴突然离世说起。
因为两个儿子工作忙,而且生活习惯与自己不同,钱大爷一直和老伴单独住在高新区某小区里。“我们从1962年结婚到现在,50多年来,从来没有吵过架。”然而,今年4月,老伴却突然被诊断患上了胰腺癌,并在一个月内离开人世。
老伴的离开一度让钱大爷不能接受,常常一个人翻着老照片默默流泪。“那种彷徨、孤独,只有切身感受过才会知道。”钱大爷说,退休后,他和老伴的生活很幸福、充实。爱好摄影的钱大爷常常带着老伴去各处旅游、拍照。“她喜欢拍照,也很上镜,就当我的模特。”
在钱大爷的家里,有十多本相册,其中不少都是老伴的照片。“以前在新闻上看过很多关于‘空巢老人’的报道,如今自己亲身经历,才真正感受到这种孤独的心情。”钱大爷说。
想以自身经历开导他人
效果好会继续写下去
幸运的是,钱大爷现在已经从孤独、悲伤中走了出来。“这多亏了儿子和周围朋友的关心。”钱大爷说,他的两个儿子都十分孝顺,重庆的大儿子隔三岔五都会打来电话问候,而成都的小儿子每周周末都会带着妻子和女儿一起陪他吃饭、聊天。
“当然,我和老伴感情那么好,不想是不可能的,但我也试着控制一个度。”为此,钱大爷开始“找事”来把自己的时间占得满满的。“看书、读报、做家务,种种花草、摄影,这些不仅丰富了我自己的生活,也分散了我的负面情绪。”钱大爷说。
因为自己的经历,钱大爷也更加关注身边的空巢老人。“因为各种原因,他们没有跟子女生活在一起,而夫妻两人总有一人先走,剩下的那个人难免要经历这道坎。”于是,他决定对身边的空巢老人进行调查,可结果却让他大吃一惊:“有的因为过度悲伤,在另一半离开后两三个月就跟着离开了。”
“老人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而空巢老人又是老人中最弱势的,非常值得关注。”钱大爷说。
退休前,钱大爷是个文字工作者,为了让更多人关注空巢老人这一群体,已停笔20年的他决定再次提笔,用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呼吁。
“我希望能够把我自身的经历分享给大家,开导一些正在或者将要经历这种痛苦的人。”钱大爷说。在文章中,他也对空巢老人、老人子女以及社会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提议社区建立空巢老人数据库,针对性地为其搭建交流平台,“希望我的这些观点能够对他们有帮助。”
不过,钱大爷也表示,他的这篇调查报告主要对象是自己所在的社区和身边的朋友,“都是城市里的一些情况,在农村里,空巢现象更加普遍和严重,需要我们更加重视。”钱大爷希望,他的文章能够“抛砖引玉”,让更多人加入其中。“如果效果好,我也会继续写下去。”钱大爷说。
专家观点
社会齐发力让空巢老人走向人群
“空巢老人能否走出孤独,归根结底取决于他能否走向人群,而不是背离人群。”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与应用心理学教授张威认为,钱大爷就是一个在走向人群的过程中,重拾生活乐趣的典型例子。空巢老人是老龄人群的一个独特群体,而中国人口老龄化在13年前就已显现。“我们进入老龄社会的速度比西方快了几十年,以现在的经济实力来看,应对这个问题,挑战和压力还是非常大的。”张威表示,除了满足他们物质上的基本需求,从精神层面关心空巢老人也十分重要。“中国人非常推崇‘孝道’,老人们最希望得到子女的关心。然而,对于空巢老人,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因此,满足其精神需求更多需要个人的自我调节、自我充实和积极应对和来自子女之外的其他帮助,前者是最关键的因素,后者是辅助因素。”
张威认为,邻里之间的互助、老人群体的自助以及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的服务作为必要的辅助性帮助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一起努力,帮助这些空巢老人走向人群而不是远离人群。”张威说。
记者调查
空巢老人统计存空白 热线帮扶名单在扩建
根据成都市老龄工作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截至2013年12月31日,成都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355823人,占总人口的19.83%,其中空巢老人的数量并不清楚。
记者随机调查成都的4个社区发现,只有圣灯社区对辖区内的空巢老人进行了统计,其余社区都还是空白或者刚刚起步。
因为要发老年补贴,大部分社区都只是统计80岁以上老年人的数量。一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主要是由于空巢老人的界定还不是很统一,“有的老人虽然没和孩子住在一起,但相距并不远,严格地讲,他也是空巢老人,但如果放宽来看,也可以不算在列。
作为全国第一条为老年人义务服务的热线电话,成立已17年的成都老年知心热线通过电话沟通、现场接待和上门结对等方式为不少老人进行心理慰藉、法律援助、扶贫助困。“空巢老人是我们主要关心的对象之一。”成都老年知心热线义务助老协会会长方鸿说。
“这些老人多是倾诉内心的孤独或者在遇到事情后咨询意见。”方鸿说,随着协会以及社区举办的老人活动越来越多,知心热线近年来也有点“冷清”,“从过去平均每天50多个求助咨询电话减少到现在的不到10个。”
在协会的需要帮助的老人名单中,共有300多位老人。“很多老人都去世了,我们现在正在跟社区衔接,让新的老人加入进来。”方鸿说。
华西都市报记者 吴冰清 摄影刘陈平
中秋回家
别忘做这5件事
1.耐心听父母跟你说家长里短2.给父母讲讲外面的精彩3.和父母一起拍张照4.在父母面前耐住性子,别生气5.即使父母说了“迂腐”的话,也别不屑一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