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自贸区打造西部特色开放高地

09.03.2015  09:27

  有利于更好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

  有利于发挥成都交通、物流、产业、贸易等比较优势

  在四川天府新区设立中国(成都)内陆自贸区。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在全国推广(自贸区)成熟经验,形成各具特色的改革开放高地”。希望国家考虑在西部也布局自贸区,做到与东部同步试点。这一方面,有利于更好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打造政策高地、制度高地、改革创新高地,进而建设西部开发开放高地,更好地发挥西部后发优势,释放西部发展潜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发挥成都交通、物流、产业、贸易等比较优势,打造具有西部特色的开放高地。

  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要“在全国推广(自贸区)成熟经验,形成各具特色的改革开放高地”。这一消息无疑令一直努力推进“内陆自贸区”建设的成都倍感振奋。

  经过多年努力,成都在交通、物流、产业、贸易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在打造具有西部特色的开放高地方面具有很好的基础。这也让成都具备了成为“内陆自贸区”的条件。

  双机场格局即将形成

  辐射能力大幅提升

  从交通、物流方面来看,成都新机场正式获批,届时成都将拥有两个机场,运输能力将大幅提升。截至当前,成都有国际航线80条,还拥有“蓉欧快铁”和“中亚班列”,并与武汉、泸州建立了港口物流战略合作协议,拥有西部最成熟的“海铁联运”物流通道。2014年出入境人数达到320万人次,位居中西部第一,联通世界的基础较好。

  从产业、贸易方面来看,2014年,成都利用外资10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达到558亿美元,262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成都。对比2000年的数据来看,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数据和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是2000年的40多倍和37倍。

  成都的联通能力以及辐射带动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自由贸易不惧竞争

  电子类商品出口增长快

  不仅仅是基础条件已经十分成熟,成都的经济发展状况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2014年成都机电产品出口额为247亿美元,同比增长7.4%,占全市出口总额的73.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196亿美元,同比增长10.6%,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8%。特别要注意的是,出口产品中半导体和计量检测仪器等高端零件设备以翻番的速度在增长。

  此外,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在2014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22亿美元,同比增长16.8%,总量居全国第三、西部第一。

  去年相继获批的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成都铁路临时对外开放口岸和汽车整车进口口岸,更是令成都对外贸易如虎添翼。

  由此可见,如果能够在西部地区布局自贸区,做到与东部同步试点,将有利于更好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基础条件较好的四川天府新区设立中国(成都)内陆自贸区,将有利于在西部地区形成政策高地、制度高地、改革创新高地,进而建设西部开发开放高地,更好地发挥西部后发优势。

  成都商报记者 王楠

  背/景/新/闻

  自由贸易区

  自由贸易区是一国或地区对外经济活动中,在货物监管、外汇管理和企业设立等领域,实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政策的特定区域,包括自由港、自由经济区、对外贸易区等多种类型。独立的监管、自由地进出、发达的离岸金融和高效的物流是自贸区的主要特征。当下,自贸区是各国在全球范围内集聚生产要素、参与国际竞争、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典型者如新加坡、德国汉堡自由贸易区、美国纽约自由贸易区等。

  自贸区成为全球外贸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并逐渐向综合型工贸结合发展。建立具有竞争优势的自贸区,这将有利于培育我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据新华社

  权/威/解/读

  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

  成都多领域

  具备现实条件和比较优势

  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的国家自贸区都布局在沿海,因此创立中国(成都)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将有利于更好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打造政策高地、制度高地、改革创新高地,进而建设西部开发开放高地,更好地发挥西部后发优势。“而目前成都的交通、物流、产业、贸易等领域都已具备现实条件和比较优势,打造具有西部特色的开放高地具有很好基础。

  成都是联接“一带一路” 国家战略的重要枢纽和“西向开放”的战略前沿,是推进亚欧、亚太互联互通和经济贸易一体化的战略支点城市。创设中国(成都)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搭建内陆开放型经济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将有利于发挥成都在国家战略实施中的引领、带动、辐射和示范作用,有利于完善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体系,探索亚太自贸区发展新路径。

  设立中国(成都)内陆自由贸易实验区,将更好发挥成渝城市群作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国家战略交汇点的区位优势,依托内陆广阔市场腹地空间,发挥引擎带动和支撑作用,建设科技教育、商贸物流、金融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打造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长江上游开放高地和西部地区重要经济中心,使成渝经济区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四川省、成都市是西部经济重心,发展潜力较大,具有集聚创新和发展要素的能力,是国务院主体功能规划的重点开发区域。创设内陆自贸试验区,深入挖掘西部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打造推动西部大开发的引擎,更好的发挥示范引领带动辐射作用,具有扎实的现实基础和很强的比较优势。成都产业科技实力也很雄厚,营商环境西部领先,发展潜力西部领先。

  根据安排,创设中国(成都)内陆自贸区的重点是通过3~5年的努力,围绕现代互联互通,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投资领域的开放,推动贸易发展转型升级,探索产业金融改革创新,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优化监管服务方式,强化法治保障,营造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打造内陆开放合作先行区、贸易发展转型示范区、区域性产业金融创新区和国际化营商环境生态区,构建内陆经济枢纽,形成区域联动、共同发展的内陆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探索形成内陆开放型经济转型发展新路径、新模式。

  成都日报记者 尹婷婷

  商报高端访谈

  《政府工作报告》参与起草者、国务院研究室综合二司司长 向东

  探索建立内陆自贸区

  成都可以发挥地方首创精神

  “自贸区的意义,就是允许你自己去闯,去试。”国务院研究室综合二司司长向东昨日向记者介绍,自贸区不是一个政策的洼地,而是一个改革开放的高地。他表示,国家并不是要给出多少政策,而主要是通过实践改革来探索一些新的经验。

  向东称,目前对各地申报自贸区,不仅国务院要批准,还要走一些程序。“但像成都这样的内陆地方可不可以去探索呢?我觉得这个是没有什么限制的。”他表示,也就是说希望地方可以自我革命,用改革的办法,像上海在全国可以推广的一些经验,都完全可以去做,“就是要鼓励各地去大胆探索,大胆创新,大胆改革。

  向东表示,要发挥地方的首创精神,改革的主观能动性。他称,包括成都在内的内陆地区,要推进开放是好事,能够创新政府的管理模式,最终激发市场活力。向东表示,成都在西部地区是最大的城市之一,本身有它的优势,特别是一些后发优势。而内陆城市有自己的特点,发展要和本地的特点结合。他建议,内地探索自贸区,不能完全照搬沿海地区的做法,要因地制宜。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 白明

  西部设立自贸区

  可带动东西部经济均衡发展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对在成都设立内陆自贸区的前景非常看好。

  白明表示,沿海自贸区条件确实比较成熟,但如果内陆自贸区可以建立,也就可以用政策均衡带动东西经济均衡发展。白明认为,从这个意义来讲,确实应该在中西部设立自贸区。白明认为中央一定有统一部署,发展自贸区除了要做成功以外,更多的是带动和示范的作用。“成都是有竞争力的,中西部自贸区若建设起来,带动辐射面更广。

  对于建立内陆自贸区,白明认为成都具备巨大潜力。“四川是天府之国,而成都是山地盆地中的小平原,地域条件好。”白明说,现在铁路也四通八达。同时,天府之国比较富足,劳动力资源也比较丰富。白明认为,成都应该抓住这样的机遇,结合本地特色,把基础设施搞好,把商机吸引过来。如果能借助内陆自贸区,推出更好的政策,更能把好的产业留住。在他看来,成都的工业基础较好,同时也是信息产业基地,有很多高科技企业。

  “成都这个地方,是西北跟西南两个地方的叠加点,是一个中心点。”白明说,在西部大开发的城市中,成都去西北跟去西南基本是等距。成都的最大“卖点”,就是跟所有西部城市差不多距离,所有西部优质要素的叠加点,它是最好的中心。

  白明表示,成都北有宝成铁路,南往成昆铁路,将来南亚大铁路一通,直接走缅甸,就到印度洋了,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通道。白明称,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到海上丝绸之路,再到西南丝绸之路,三条丝绸之路再叠加,将来可能还会是一个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