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陆城市“借船出海”突破区域局限

06.07.2014  21:54

新华网南昌7月6日电(记者 刘彬)不靠海、不临港,一直是制约中国内陆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了突破区域局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内陆城市与沿海港口合作建设“无水港”,依托海铁联运等方式“借船出海”,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运输成本,促进了外向型经济快步发展。

厦门外代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南昌分公司经理星财福日前来到南昌海关现场办事处,准备对即将装运的货物办理报关手续。如果顺利的话,再过6天,公司所承接的货物就能经厦门港运抵越南胡志明市。

原本身居内陆腹地的货物不到一周的时间就能漂洋过海抵达国外,厦门外代公司快捷的物流服务主要得益于江西近年来大力发展的海铁联运——内陆的铁路运输与海洋的水运运输联合起来,企业只需要在自己家门口把货物交给物流公司即可。

南昌海关监管通关处副处长韩大海说,内陆城市想要把货物运到沿海港口,通常还有水路、铁路、公路和航空等多种方式,但相比之下,铁路在时间和运输成本上的综合优势明显。

根据南昌海关的测算,单纯从价格上来说,运输距离在300公里以内,公路占有优势;800公里以上,水路比较划算;300公里到800公里之间的最佳选择则是铁路,中部城市到相应的沿海港口距离大多都在这个区间。

目前,南昌市已与深圳、宁波、上海、厦门等沿海海港城市合作开展海铁联运业务,采取“一站式”通关模式,海关手续全部由南昌海关办理,货物在铁路和海港之间来回转运,只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所有海铁联运班线的集装箱运输,每周固定车次和运行时间、优先进站、装车,解决了原来出口货运时间长,交货时间无法控制的问题。

近年来,通过铁海联运的进出口货物量急剧上升,2013年海铁联运货物量比2012年增加了226%,2014年一季度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16%。

随着铁路基础设施的完善,在江西境内已经有12条铁海联运的线路,主要出海口全面打通,覆盖全省的海铁联运物流网络也已经形成。铁海联运开通了内陆城市通江达海的现代物流黄金通道,这种模式被不断复制。安徽合肥至上海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双向班列,宁夏、甘肃、青海与天津港进出口货物的海铁联运都已陆续开通运营。

此外,中国内陆城市还在积极地开展“无水港”建设,通过合资共建或者招商引资等方式,把沿海的港口搬到家门口,极大地促进了外贸企业的业务发展。

目前,江西上饶、鹰潭、宁夏银川、河南郑州等地都已建起“无水港”。与此同时,一些沿海港口也积极地把业务延伸到内陆地区,宁波港在南昌、武汉、重庆、成都等中西部内陆城市拓展海铁联运业务。

无水港”的建设和海铁联运的发展不仅提升了内陆城市的物流水平,也改善了当地的投资环境。“如果物流时间太长,对资金周转和交货期限都会造成压力,所以他们选址除了考虑通关条件外,物流环境也很重要。”星财福说,厦门外代到南昌来设点,正是看中了当地便捷的物流环境。

江西省商务厅陆路口岸管理处处长李克说,长期以来,物流时间过长,成本过高,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低、资源丰富等招商引资的比较优势,而现在这种状况正在得到改变。铁海联运让内陆与海洋实现无缝对接,内陆城市有了“无水港”,中西部地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在当今的国际贸易中,大部分货物都是通过海洋运输,参与全球化经济竞争离不开海洋,尤其是内陆城市,先天不足的地域局限更是增加了其对海洋的需求和渴望。如今,中国内陆城市主动作为,“借船出海”,在全球化经济大浪潮中扬帆起航,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