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借马博会缩影马产业两极:草原风情VS现代竞技
中新网呼和浩特5月31日电 题:内蒙古借马博会缩影马产业两极:草原风情VS现代竞技
作者:乌瑶
31日,2014中国国际马产业博览会(内蒙古)进入第二天。虽然当天AQHA中国西部马术公开赛吸引大部分人的眼球,但场馆一侧的展台区和国外名马展示区也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引得不少人驻足。
经过两天的感受,可以明显感受到内蒙古现阶段马产业发展的两大阵营:具有浓厚蒙古族风情的马产业与现代化竞技马产业。
蒙古族被誉为马背上的民族,蒙古马是中国乃至全世界较为古老的马种之一。内蒙古是蒙古族集聚的主要地区,不少牧民家庭养有蒙古马。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马产业发展也逐渐进入“快车道”,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还于2010年被中国马业协会授予“中国马都”称号。
博览会期间穿插多项活动,唯一贯穿始终的是以政府、企业、民间机构等为主的产业博览展示。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展区在展区入口处,浓郁蒙古风情颇吸引眼球。马鞍,马嚼头,马头琴,以马为内容的骨雕工艺品,正在工作的蒙古族传统手工艺人,牧民游牧时的蒙古包,播放着草原风情的大屏幕,还有穿着蒙古袍、操着蒙古语的豪爽蒙古族牧民……
“我们这次以宣传镶黄旗的蒙古马为主,以希望能够向大家展示我们镶黄旗的蒙古族文化。”当地人大专职委员桑德格告诉记者。
在隔壁的阿巴嘎旗农牧业局展区,酸马奶和阿巴嘎黑马是本次主打。“我们阿巴嘎旗养马的牧民很多,人们把马当做民族文化的延续,没有过多考虑经济价值等因素。当然,牧民也会挤马奶,卖策格(酸马奶)。改良马几乎没有。”阿巴嘎旗蒙古小伙达布希拉图告诉记者。
参展商北京燕龙马业颇具代表性,其业务几乎涵盖整条现代马产业链:涉及马匹进出口、销售、繁育,马场设施业务,技术管理输出,马具制作、供应,大型马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等多个方面。他们在展区布置上就明显少了很多“民族风”。
作为中国马业协会理事,该企业董事长张秭涵可以说是现代马产业的专家,说起运营管理、检验防疫、国内外现代马产业发展来头头是道。在提及蒙古马时,也更侧重于马的观赏性、竞技能力和经济价值。
记者在展区看到来自荷兰的VDL种马场。其于2012年试水中国市场,之前也接触过内蒙古马产业。“马术在中国属于小众运动但我们相信中国市场也会慢慢往上走。内蒙古在繁殖方面将会成为大市场。因为这里的天气、环境特别适合。”销售代表罗珺告诉记者。
两大阵营不仅能在展区中感受分明,从博览会的活动设置上也能看出各有所向:既有马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国外优质品种马的选购讲座、改良蒙古马选美大赛、AQHA中国西部马术公开赛等现代项目;也有诸如蒙古马选美大赛、以马为题并草原风情浓郁的文艺晚会等传统民俗文化展示。
说起内蒙古马业的产业发展,中国马业协会秘书长芒来告诉记者,在他看来,未来内蒙古马产业的发展还是以蒙古马为主流。“从文化产业方面而言,蒙古马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蒙古马文化也是内蒙古建设民族文化大区、强区的核心文化之一。”
“同时,内蒙古马产业在发展现代马业时也要与国际接轨,也会需要改良马,因为蒙古马的特性在目前的许多竞技类比赛中并不占有优势。”芒来继续表示。“这两条线对于内蒙古马产业发展都很重要,我们都要走,不能一边倒。”
“的确,对于竞技比赛而言,内蒙古马的数量多,但品质不行。蒙古马要想竞技水平达到国际水准的话,必须要改良,因为蒙古马耐力好,速度不行,像耐力赛也是要比速度的。”张秭涵一语道破目前蒙古马在参与竞技体育项目时的“硬伤”。
当然这两大阵营并非水火不容,双方合作、互动机会仍有很多。
张秭涵告诉记者,这次好多来自内蒙古旗县、草原的参展商也在主动与市场对接,吸收好的经验。
“如果学生有民间那达慕、骑马的基础,再接受现代马术竞技的培训与学习,那就会进步很快。他喜欢马、热爱马,有民族传统的根基。我们学校现在就有这样的学员。”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王怀栋如是告诉记者。
内蒙古自治区马业协会理事长乌兰巴特尔介绍,中国马产业仍处于不发达的状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对外贸易的逐步规范,马产业也将发挥其巨大的潜力,逐步发展完整产业链,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创造更大经济价值。
张秭涵年年都要去内蒙古草原考察,他告诉记者不少地方政府和民间的积极性都很高。“要发展现代马产业,建议内蒙古与国际先进经验接轨、与市场接轨,改变经营思路、改变思维方式、改变产业结构。”张秭涵如是建议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