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内江:“老年文史角”坚守40年
中新四川网10月4日电(王爵 陈志强)4日,记者跟随四川内江当地一同行一同前往被当地誉为“老年文史角”的老茶馆。在四川内江城区一个简陋茶馆里,有一条自然形成的“楚河汉界”,一边是“聊生活”的普通市民,一边是“聊文史”的退休老人,这条“分界线”至今已有40年。
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初,内江一批文化及社会名人,从“牛棚”解放出来,多年的压抑渴求释放,被改革开放的巨变所感染,便自发聚集在内江工商街朝阳茶馆内,诗词歌赋、谈文聊史,茶钱自理、来去自由,一时竟吸引了三四十人,如“巴蜀老人”余农治、起义将领胡锡珍、知名画家梅晓初、文史专家邹作圣等,都是内江的知名人士,因年龄多在70岁以上,故被称为“老年文史角”
“盛世修志”,81岁的老会员王德润告诉中新网记者,至今仍坚持了每周两次,在邹作圣等的引导下,大家以内江历史文化为主题,拾遗补缺、交流互学、预约稿件,比如,上世纪30年代初,内江城区与外界不通公路,第一辆汽车是如何来的?疑问在“文史角”得到解答:在重庆拆散后水运内江再组装。再如,96岁的邹作圣,不久前捐献积累了四十载的文史资料,政府出版了极具史料价值的《史索内江》。“抢救了大批珍贵的内江史料。”内江文史工作能步入四川全省前列,“老年文史角”功不可没。
“耐住寂寞,把快要遗忘的历史记录下来。”71岁的张天津自嘲为“年轻的接棒人”,他撰写了几十万字文史稿件,许多线索和资料来自“文史角”。甘光地撰写的《内江赋》颇具影响,其创作灵感与“文史角”紧密相连。张老告诉记者,在“文史角”共享文化快乐,既丰富了退休生活,又贡献了社会。
据悉,40年的坚守“感天动地”,“文史角”成了“香馍镆”:内江市党史方志办请他们“喝茶”,该市中区政协免费提供交流所需,还有一些相关单位派人参加;近年来,“老年文史角”还吸引了北大研究生、台湾地区学者等的参与和调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