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探索丘区精准脱贫新举措:贫困户的干劲源于用心用力的巧劲

03.04.2017  18:21

 

记者 周海波

  “我想站起来,我想去读书。”这是内江市隆昌县双凤镇万安村9岁男孩罗彬(化名)的心愿。因患先天性双侧膝关节屈曲畸形,他只能依靠滑板车移动。为完成罗彬的心愿,万安村驻村干部发动所在单位帮扶,展开一场爱心行动:享受基金、单位出资、社会捐助,筹集10万元资金,助其完成手术,9岁男孩人生翻开新的一页。

  内江在全省设立“四项基金”基础上,增设“特殊困难救助”基金,罗彬是受益者之一。这是内江探索的丘区精准脱贫创新举措之一。

   精准施策,集体“建仓”兜底

  罗彬家是隆昌县双凤镇万安村贫困户。帮扶单位争取的“特殊困难救助”基金,正是内江针对因病因残致贫的特别困难家庭设置。这项基金既可帮扶在“四项基金”扶持范围内还需帮扶的贫困户,也帮扶不在“四项基金”扶持范围内的特殊困难户。目前,资中县、隆昌县、威远县、市中区、东兴区均设立了该项基金。

  除特别困难家庭外,对于无知识、无技术又要照顾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人群较集中的贫困村,如何扶贫?

  内江着手创新投资收益扶贫“两集中、三权六化”模式,即: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集中使用、贫困户集中收益;产权集体化、资本化,经营权专业化、阶段化,收益权股份化、动态化。每年的所得收益全部股份量化,按股份分配给贫困户。

  资中县高楼镇雨台村是贫困村,有贫困户35户、贫困人口140人,其中不少人是因病、因残致贫。在这种情况下,雨台村集中使用市、县两级扶贫专项基金70万元,建果蔬配送中心,带动村民一起发展。但因种植的水果遇到保鲜期短的问题,农户种的果子部分烂在树上。

  怎么办?资中县决定建气调库,延长水果保鲜期。由政府打捆资金90万元,私人业主出资80万元进行建设。气调库建成后承包给私人业主经营,村集体以扶贫专项资金入股分红,每年可保证固定收入4.2万元。此外,经营业主每年拿出纯利润的6%作为村集体收入,其中的80%用于帮扶贫困户。

  2016年底,雨台村已退出贫困村。目前,该脱贫模式已在内江市40多个贫困村推广。

   因地施策,“产业链”动力强劲

  3月29日下午,东兴区郭北镇亢家村七组的刘汉秀和往常一样,到村里的四川祥和茂制衣有限公司上班。刘汉秀家是亢家村的贫困户,2月初,制衣公司在村里建成,产品在当地生产,网上销售,她作为就业扶贫对象被招收进去,工作了18天,就收入了1100元。刘汉秀说,现在企业进村,产业扶贫到家门口,自己也被纳入“产业链”,干劲十足。

  这正是内江推动的“电商+基地+扶贫”产业扶贫模式。

  实际上,脱贫攻坚主攻方向是产业。要推进农村特别是贫困村产业发展,务必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发力。内江以打造成渝经济区优质农产品基地、实施“12345”现代农业提升行动为抓手,结合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贫困户进入“产业链”之后谁来带领?内江启动实施30个乡镇、500个村、选派1000名“第一书记”发展特色产业的“351”方案。到3月30日,已到岗1006名村“第一书记”,实现全市贫困村、有脱贫任务的非贫困村、产业结构不合理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选派全覆盖。

  同时,农村党建电商双促拓展行动也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之一。川粮网、禽苗交易网、渔网天下等本土电商平台相继建成,推动线上交易和线下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供给。通过网店与贫困村、贫困户结对帮扶机制,形成“一店带一村、带多户”的脱贫模式,带动贫困户通过种植当地特色农作物实现网上销售脱贫。据统计,全市共帮扶贫困户新开网店、微店超过453个。

   激发动力,既立志又增智

  脱贫要有志气,群众要自立。理是如此,关键是如何在精神扶贫上发力?内江以开展“践行十爱·德耀甜城”主题活动、建“农民夜校”、实施家庭能人培养计划、送“四明白”等举措为抓手,形成外部多元扶贫与内部自我脱贫的互动机制。

  立志,就是要帮助贫困群众把主动脱贫之志“”起来。“践行十爱·德耀甜城”主题活动,引导人人“爱党、爱国、爱内江、爱社会、爱自然、爱家庭、爱学习、爱劳动、爱健康、爱人生”。今年,内江以“十爱”为主线,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中国梦·内江情”等系列活动,让群众感恩奋进、增进脱贫内生动力。

  增智,就是通过学习培训,让贫困群众在自我教育、相互教育中自立自强,帮助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全市建成818所“农民夜校”,其中288个贫困村实现全覆盖。3月9日,隆昌县龙市镇岩湾村“农民夜校”开课,主题为春耕生产。贫困户李代琼听完课后说,希望在“农民夜校”多学点技术,种果树和花生赚多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