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渔业“十二五”期间取得显著成效

30.11.2015  10:13

  “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水产渔政系统狠抓水产品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基地建设、水产品质量安全、渔业科技推广、销售市场开拓、渔业环境保护以及渔政执法工作,全市渔业经济连续保持了7-8%的快速增长。2014年,实现水产品总产量12.63万吨,名列全省第四;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29.59亿元,名列全省第三;渔业经济增加值17.25亿元,名列全省第二;渔业流通和服务业产值13.63亿元,名列全省第二。全市渔业人口人均渔业收入9393元,全市农村人口人均渔业收入896元。渔业经济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

   十二五”期间,全市主要抓了五个方面工作:一是促进渔业经济转型升级。 全面取缔了网箱养鱼和肥水养鱼,积极推广健康养殖,打造了川甲鳖、张妈鲶鱼、大千花泥鳅、古湖鱼、江龙鱼等特色地方渔业品牌。资中鲶鱼、永安白乌鱼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自动投饵机、远程自动控制装置等机械设备广泛运用,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建成了四川省第一个专业性水产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线上和线下交易互补; 二是加快渔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 2015年8月7日,在中国长江中上游地区和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地方领导人第四次座谈会上,作为全国唯一的水产行业代表,内江市水产渔政局与湖南省新丝路中俄投资促进有限公司及俄罗斯联邦全俄淡水渔业科学研究院三方签署了《四川省内江现代渔业科技发展产业化项目》;内江师院四川省长江上游珍稀鱼类开发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与我市30多个水产企业形成技术战略联盟;四川省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院等院(所)帮助内江水产企业试验、示范、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14项,共获得内江市政府科技成果奖5项; 三是加强水产重点项目建设。 通过财政支持、招商引资等方式,投入渔业基础建设资金3亿多元,提高了池塘、稻田养鱼抗风险能力,提升了现代渔业水平; 四是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基本形成,市、县(区)有专门机构和编制,乡(镇)有水产品质量监管员,养殖企业有水产品内部检验员。建立了系统、全面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质量标准,每年的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 五是实施了“1538”渔业绿色倍增计划。 我市累计建成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9个,水产品批发市场、泥鳅养殖、鲶鱼养殖、白乌鱼养殖以及虾蟹养殖等五个水产亿元工程全面完成,年实现渔业产值12.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