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医改“四大体系”建设:为百姓健康撑起保护伞

09.09.2014  16:51
内江市医改“四大体系”建设:为百姓健康撑起保护伞 来源:内江日报       挂号人满为患、异地报销困难、高额治疗费难以承受……看病难、看病贵一直被许多人所诟病,“看得起病、住得起院、缴得起钱”成为群众的期盼。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为此,我市积极探索创新“医改”的经验做法,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四个体系”建设,为市民健康保驾护航。

全民医保体系

11.67万人次接受救助

让村民和居民平等享受发展成果,是统筹城乡的一个重要目的。实行全民医保体系建设,不仅突破了原有城乡居民的“二元结构”,还使得医疗保障制度向城乡一体化迈进了一大步。

记者从《内江市“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中了解到,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是推进全民医保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求实现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6%以上。

今年,我市继续做好“扩面提标”工作。上半年,全市新农合参合率99.83%;参合农民住院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报销比达到了76.67%,实际补偿比59.22%。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7%以上,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人均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320元。

记者还了解到,今年,我市将把20类重大疾病纳入新农合保障制度,确保今年住院实际补偿比达60%以上,新农合参合率保持在99%以上。

全民医保体系建设还包括加强城乡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统计数字显示,今年1~6月,全市累计支出城乡医疗救助资金3119.6万元,救助11.67万人次;累计支出城乡困难群众大病救助资金412.46万元,救助1020人次。

药品保障体系

药品零差价让百姓省钱

药价一直是群众关注的焦点。看病贵问题一直没能得到有效扭转,究其原因,药品价格高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是解决看病贵问题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

目前,全市政府办110家乡镇卫生院、2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177个村卫生室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

同时,我市进一步完善短缺药品储备制度,建立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渠道,将传染病治疗药品、临床急救药品纳入备案管理,及时补充基本药物品种,目前基本药物品种已达825种,保障了患者基本用药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从去年10月1日起,全市10家县级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实行零加价销售,并按规定比例使用基本药物。截至今年6月,药品累计让利4000余万元,群众医疗负担明显减轻,农民受益程度较大提高。

疾病防控体系

创建慢性病防治示范区

来自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已经超过2.6亿人,因慢性病死亡占我国居民总死亡的构成已经上升至85%,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负担。

我国曾印发《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提出要把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作为改善民生、推进医改的重要内容,采取有效措施,尽快遏制慢性病高发态势。

围绕这一改革任务,我市狠抓省级慢病防治示范区和省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建设,建立全市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平台,健全市、县、乡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直报网络,疾病防控实现了全覆盖。力争今年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6%以上。

医疗服务体系

方便群众家门口就医

目前,我市正着力优化城市医疗资源布局,加快推进市级综合医院等309个医疗服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城市居民15分钟“健康圈”,为市民就医提供便利。

围绕这一目标,我市在城市基本建立起了以“三甲”综合医院、“三甲”中医医院为龙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专科医疗保健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城市医疗服务体系;在农村基本建立起了以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所)等县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三级卫生服务体系,每个乡镇有一所政府办卫生院,每个村有1~2个卫生室;基本建立起了覆盖市、县、乡镇、村的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据医改办的工作人员介绍,随着这些医疗机构的建成,城区居民出门15分钟,就能找到医疗机构看病。(记者 兰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