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创新校园体育发展模式,通过灵活安排课时课程、合理配置体育场地资源,以音体美教师为突破口推进“县管校用”,将体育游戏化、趣味化,让学生真正爱上体育。在刚刚结束的第12届省运会上,内江市代表团以44枚金牌位列金牌榜第三,以137枚奖牌位列奖牌榜第四,其中女足代表队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打破时空、突破瓶颈
“小”场地办出“大”体育
每周一到周五上午10点10分,内江市资中县苏家湾镇报恩小学校门外的几条田埂就会变得热闹起来,数百名学生的课间操活动项目就是围绕田埂跑3圈,每圈大约600米。
报恩小学是资中县较为偏远的农村小学,共有学生481名,校园面积仅2亩多。校园里只有两块不规则运动场地,加起来也只有大约400平方米。学生们做操时手脚都伸展不开,更别说跑步锻炼了。从2007年开始,该校组织学生围绕校外田埂跑步,9个班分成3组,每天一个组跑步,其他两个组做操,3个组依次轮流。另外,教师们还会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到校园附近的农家院子里,开展羽毛球、跳绳等体育活动。
地处内江市主城区的内江一小,占地面积大约6亩,现有学生1200多人,生均活动面积不足1平方米。尽管如此,学校依然将大课间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并在2013年成功跻身省级“阳光体育示范校”行列。该校一方面在课时安排上更灵活,从早上第一节课就开始排体育课,并规定任何课程都不能挤占体育课时间;另一方面大课间体育活动场地安排更灵活,学校按高、中、低年级分成3个组,每个组使用一块体育场地。该校坚持每年举办一届校级学生田径运动会,借用、租用梅家山体育场作为赛场。
兼职上课、转岗培训
多渠道打造“双师型”教师
在内江市,学校缺体育教师是一个普遍现象,不少体育教师不得不多承担一些课时。为此,内江市今年专门出台了《关于义务教育学校音体美教师规范化配置的通知》,要求对音体美教师不足的学校,在空缺编制内首先补充音体美教师;采取向社会公开定岗(定到学校、定到岗位)的方式直接考核招聘音体美专业教师,且工作不满5年不得调动;以音体美教师为突破口推进“县管校用”,灵活采用对口支教、送教下乡、片区走教、定期流动等轮岗交流方式,合理调节城区富余、优质音体美教师资源。
同时,内江积极开展转岗培训,打造复合型人才,培养兼职体育教师。其中,威远县要求学校每期开学第一周组织非体育专职教师进行转岗培训,由专职体育骨干教师进行培训。让非体育专职教师熟练掌握体育教学常规、教学环节及注意事项、达到的基本效果,成为“双师型”教师。
因地制宜、创新形式
校园成学生们的运动乐园
“打保龄球”是内江市市中区沱江初级中学“自制”的一种运动,其实就是学生将矿泉水瓶子装满泥沙,然后投实心球去碰。这种既朴实又很有创意的运动方式时常见诸学生们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中,类似富有特色的乡土运动项目还有竹竿舞等。只要不下雨,学校操场就是孩子们快乐的海洋。
模块教学是资中二中体育课的特色,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体育项目,体育教师分项目教学,项目包括篮球、排球、羽毛球、铅球、跑步、跳远等。近年来,资中县对全县56所学校的近5万名师生进行了体育游戏培训,积极推动学校体育游戏的开展。培训后,各学校通过踢毽子、跳房子、跳橡皮筋这些具有传统特色的体育活动,有效地达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
每年5-10月气温偏高,威远县严陵镇河东街小学将活动时间提前至第一节课后,学生活动量和集中活动时间相对减少,以武术、课间操、校园三步舞为主要内容;其他气温较低的月份,学生活动量和集中活动时间相对增加,融入了武术、健身操、跑步等内容,时间推迟到第二节课后。该校体质测试数据表显示:学生体质合格率从2012年的88.31%增长到了2014年的98.26%;良好率从2012年的32.15%增长到2014年的40.19%;优秀率从2012年的6.95%增长到2014年的9.41%。
近年来,内江市教育局还采取“送赛到校”的方式分别举行校园集体舞比赛和大课间活动展示比赛。各学校都精心组织、积极参与,不仅丰富了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还保证了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
(教育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