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与我校深化合作 优势叠加互利共赢

02.04.2015  23:44
作者:李劲雨 来源:宣传统战部


      4月2日,内江市-川农大市校合作座谈会在雅安校本部逸夫楼举行,双方就人才培养、科技合作、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等深入交流,签署了《共建内江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协议》和《科技合作项目协议》。市校双方表示,将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基础上,着力深化校地合作,以双赢为目的,强强联手,叠加优势,开创市校合作的崭新局面。

      内江市委书记彭宇行,市长杨松柏,市委常委、秘书长陈泽广,副市长陈朗、黄健一行21人,校党委书记邓良基,校长郑有良,副校长朱庆、陈代文、王曙光,副厅级调研员何临春等出席会议。郑有良主持会议。

      邓良基代表学校对内江市党政代表团表示热烈欢迎。他谈到,内江市是科技之乡、发展之乡、经济跨越式发展之区。市校双方在长期合作交流中,建立了深厚友谊。川农大的建设、改革、发展长期得到内江市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近20年来,川农大把人才培养作为立校之本,改革开放以后学历教育累计17万人、非学历教育13余万人;科学研究是强校之路,近些年学校在科研平台、研发能力、科技成果上都取得了跨越式的突破,每年约有70项成果向社会提交,每年在17个省份通过转化服务产生效益约70亿;社会服务是兴校之策,学校着力建立多元化社会服务体系,以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农发院)作为重要载体,推进“四体系”、“两基地”、“两改革”;文化传承创新是荣校之魂,师生员工不断传承和弘扬“川农大精神”。学校通过四个方面的工作实现了建设、改革、发展的新跨越和新突破。川农人带着感情深化市校合作,带着真情完成合作任务,有信心在内江农业、农民、农村的发展上完成好合作任务。

      杨松柏简要介绍了校地合作开展情况。川农大突出的学科优势和内江扎实的农业产业基础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共同推动着市校合作的持续开展。近年来,市校双方在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基础培育等领域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合作,川农大与内江多家企业建立了博士生工作站和硕士生工作站,合作共建了动物保健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江猪”工程技术中心,合作完成了省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等。3年来,454名内江籍高中毕业生考入川农大,679名川农大毕业生到内江工作,为内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川农大与内江师范学院等多家高校、科研机构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在川农大的支持下,内江市农业科技园区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

      农发院常务副院长张敏详细介绍了研究院作为全国首批农发院的建设、倍受科技部称赞的校地合作“雅安模式”探索与实践、一项项国家级及省级品牌科技成果。

      彭宇行表示,此前曾经多次到川农大调研考察,川农大作为国家“211工程”高校具有强大的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一届又一届优秀毕业生奔赴全国各地,强大的科研实力丰富了科研成果。作为全国首批建立农发院的10所高校之一,川农大强大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令人瞩目。目前,川农大的环境更加优越、特色更加鲜明、成果更加突出,发展成就令人振奋,让内江党政代表团倍感鼓舞。

      彭宇行感谢学校对内江发展的支持,表示双方在农技人员培训、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农业园区规划等方面开展了合作,在合作中建立了深厚友谊。优势突出的内江市蕴藏着科技成果转化的巨大潜力,内江新一轮的发展热潮为深化市校合作奠定了基础。内江作为丘区农业大市,始终把农业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正在期待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促进、带动、引领“三农”事业的发展。他建议川农大在社会服务布局上把内江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作为一项重点内容,邀请在内江建立农发院分支机构;加速农业技成果在内江的推广应用,希望每一年搞一次专场成果对接;建议川农大进一步加强与内江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提升农业科技的研发和转化能力,提升相关专业的创新能力和水平。他表示,内江将全力对双方合作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和最优良的环境,希望川农大教师到内江市、区(县)、局挂职工作。

      郑有良感谢内江市党政代表团对川农大的厚爱,表示川农大一直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全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川农大将尽快铺开对内江市的各项服务,用实际行动完成好各项合作目标,尽全力把内江市党政代表团的要求落实到位,取得一个又一个实实在在的成果,让内江的“三农”建设取得到看得见、摸得着、有实惠的新成效。

      朱庆与黄健代表市校双方签署了《共建内江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协议》。张敏与内江市农业科学院院长黄跃成签署了《科技合作项目协议》。

      市校双方相关职能部门、区县负责人及专家参加会议。代表团受邀参观了校本部教学科研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