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解读内江“天开文运”是独特的文化符号

28.04.2014  14:39
内容摘要: 记者从四川内江市委宣传部了解到,内江城区至今保存下来的“天开文运”体现了内江的人文历史底蕴深厚,是内江独特的文化符号。

 中新四川网4月28日电(王爵陈志强)记者从四川内江市委宣传部了解到,内江城区至今保存下来的“天开文运”体现了内江的人文历史底蕴深厚,是内江独特的文化符号。
  据介绍,“天开文运”一处刻在内江城区沱江北岸挂榜山(科举挂榜处),由内江县知事顾文曜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所题。一处刻于城南三元塔(即文风塔),至今仍清晰可见。令人称奇的是,两处“天开文运”遥相呼应,“”住了内江主城区,“保佑”着内江文运昌盛。
  “‘天开文运’是内江独特的文化符号。”长期致力于地方文化研究、《内江赋》作者甘光地分析说,它首先象征内江自古文风鼎盛,古有“三师三相三元”,即三个名师、三个宰相、三个状元,如孔子之师苌弘、抗金名相赵雄、文渊阁赵贞吉、南禅高僧丈雪通醉等,“仅进士就达200多人,全国实为罕见。
  一个“”字,体现了内江文运“继往开来”。据史料表明,明代后内江文风衰退,便有了清代重修三元塔,以及“天开文运”的题词。“谁知果真转运,”甘兴地说,不久内江便出了清代四川省唯一的状元骆成骧,至近代,内江文运再次进入鼎盛期,产生了一批闻名中外的文人志士,如,民国大将军喻培伦、国画大师张大千、中国新闻巨子范长江等。
  内江“文脉”延伸至现代,新中国首批理学博士李尚志,正好承接“清末状元”;1991年,国务院学位委表彰“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硕士学位获者”,内江3人上榜,竟全部出自内江二中。据统计,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内江为国家输送了大学生28万余人,万人上线率一直高居全省前茅。
  “文运”昌盛,“”与“”,还代表了内江得天独厚的山川地理形胜,体现了内江纵横开阖的交通区位,以及开明开放的“文化内江”。(完)

加强请示报告工作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
  ——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3月1日出版的第5期《住房与城乡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