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众媒体关注秸秆基料化利用

04.01.2018  20:12

  秸秆基料化利用是农作物秸秆“五化”利用模式之一。为了引导推广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1月3日,《内江日报》记者丁洁、《金土地》电视栏目统筹罗树远一行,来到东兴区柳桥镇杨柳村秸秆基料化利用基地进行了调研。该基地占地100余亩,是由内江市东兴区宏清种植专业合作社自主投入100多万元打造而成的。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生产食用菌,然后将种植食用菌后的废菌包用来种植果树,保证果树的绿色生产。

  内江市东兴区宏清种植专业合作社是廖红莲与其丈夫林宏清共同创办的。和大多数人一样,他们成年后外出打工,从相识相知到相爱并组成了家庭,小有积蓄后,夫妻俩不满足于长期打工,立志创业。从最初的家庭作坊小本生产食用菌开始,历经数年,积累了丰富的食用菌种植经验,也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正当夫妇俩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时,一场意想不到的特大洪水一夜之间将夫妇俩十余年的积蓄荡尽,祸不单行的是又一场罕见大雪将投资近70万元的羊肚菌生产大棚压垮报废。重重的打击依然没有摧毁夫妻俩创业的意志。廖红莲通过参加东兴区农广校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四川农业大学组织的全省青年农场主培训,结识了朋友、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也增强了继续创业的信心。受同学创业成功的启发,夫妇俩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擦干眼泪,四处举债,矢志不渝,抱着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的决心,继续奔走在创业的路上。

  为了减少洪灾对食用菌生产的威胁,他们找了很多地方,到过许多乡镇,因多种原因都没有成功选址。几经磨难,最后才得到了东兴区柳桥镇政府的支持,在该镇杨柳村一组以每亩500元的价格流转了农民的土地112亩。一开始流转土地时,大部分村民以为生产食用菌只是一个噱头,是套取国家补贴的一种方式,都抱着一种观望、怀疑的态度冷眼旁观,但当看到廖红莲他们不靠国家、仅靠自己的投资认认真真地在做食用菌产业时,村民们才彻底放心了,于是纷纷把土地流转出来,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社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如今,在基地长期务工的村民有10多人,高峰时达到40多人。廖红莲夫妇不仅手把手地教会了务工农民整个食用菌生产流程,还给他们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工资也是当日结算,从不拖欠,村民们十分满意,都把廖红莲他们当成了自己人。随着食用菌种植面积的进一步扩大,基地吸收的留守妇女将会越来越多,使这些留守妇女即照顾了家庭,又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村镇产业也得到了发展,呈现出一个皆大欢喜的多赢局面。

  长期以来,廖红莲夫妇始终坚守“做老百姓放心的食用菌”这个理念进行食用菌生产。为了保证原材料的质量,不惜舍近求远,大量购买东北地区的玉米芯、河南等地的棉籽壳等作基础原料,再加上当地采购的玉米粉、农作物秸秆和一些杂木,调配好合理地碳氮比后用作食用菌基料。生产过程中坚持使用深井水灌溉,以确保食用菌的绿色食品品质。同时,安装了10多个摄像头,详细记录食用菌的生产全过程,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此外,合作社还向附近有种植意愿的农民提供技术指导,为同类型专合社提供学员培训、代培菌包等服务。他们不怕培养竞争对手,反而是期待更多地同行投入到食用菌生产中,以进一步丰富市民的菜篮子。据统计,仅2017年合作社就为小河口镇代培食用菌基料包1万多个,并指导了安岳元坝等地的食用菌种植。

  目前,合作社与内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院、内江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和资中县龙井面业有限公司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开发食用菌新品种,并对食用菌进行深加工,延伸食用菌产业链条,从而实现生产、储藏、加工、销售的良性循环。下一步基地还将进一步扩大灵芝、香菇、茶树菇、猴头菇、羊肚菌等食用菌的种植面积。新鲜的食用菌绝大部分满足市场需求,同时提供游人现场采摘;深加工的食用菌干品则利用合作社“甜城菇菇”注册商标,再加注“甜城味”优质农产品公共区域品牌,将其销售到全国各地,满足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需求。(内江市农广校    罗树远)

通江县召开食用菌菌种管理工作会议
为确保通江县2018年银耳(食用菌)产业止滑回升目种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