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以绿色生态建设为切入 探索经济绿色发展

26.03.2014  13:28

  一个“绿”点撬动一片发展

  内江以绿色生态建设为切入,探索绿色发展

  □郭飞 本报记者 李果 周海波

  3月21日中午,内江市市中区永安镇污水处理站,占地4亩的七块人工湿地正在净化场镇排出的生活污水。记者看到,污水进入污水处理站水泵后,呈“S”形流经栽种着水晶竹、玉莲、含羞草等植物的七块人工湿地,净化后排往乌龙河。

  内江已建成这样的“人工湿地+沼气”模式运行的乡镇污水处理站76个,覆盖率达60%以上。

  这是内江以绿色生态建设为切入,探索绿色发展的一个剪影。

  以绿带城

  生态绿地构建“城市之肺

  “以前光秃秃的山头,现在都种上了树,我家种了二三十棵。”3月19日,市中区交通乡红星村82岁的村民罗炳权说。

  2008年起,内江开始对城周山体实行增绿,先后开展两期工程,每期3年,总投资1.2亿元。6年来,包括红星村在内的30个乡镇、140个村的山头披上绿衣,新造林25300亩,辐射面积170平方公里。“造绿”行动一直在持续。

  今年,历经3年建设、川南最大的城市生态湿地公园——谢家河湿地公园对外开放。500亩绿地内,数十种植物云集,三级步道与斜坡绿化带层层相叠。

  以城区甜城湖为轴,长约10公里的亲水游览步道与河岸景观相映成辉,让内江新增绿化面积32.18公顷。

  对城区重点地段17处围墙实施拆墙透绿工程,新增绿化面积1公顷。

  截至目前,内江建成区绿地面积达1446.5公顷,绿化覆盖面积达1663.8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8.01平方米。内江定下更高目标:到2017年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9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超过34%。

  做加减法

  5年关停70多家企业

  3月19日,记者来到位于内江市市中区白马镇的四川白马循环流化床示范电站,映入眼帘的是电站内干净平整的道路和两旁翠绿的草坪。“脱硫、脱硝过程全在炉床内进行。”公司副总经理张文清介绍,“机器满负荷运转,但几乎看不到发电机组排放的污染物。

  2013年4月,这座由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台6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同样数量的煤,如果传统火电站只能发1度电,我们这里可以发1.5-2度电,而污染排放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