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兴起网络“扫墓” 虚拟与传统祭奠并存

03.04.2014  19:10

中新社西安4月3日电 题:内地兴起网络“扫墓” 虚拟与传统祭奠并存

中新社记者 冀浩凡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清明是中国传统风俗中重要的祭扫日,近几年,“低碳、环保”的网络祭奠逐渐成为内地年轻人清明寄托哀思的新方式,但许多中老年人则依然看重传统祭奠方式,并认为“网祭”无法充分表达对逝者的缅怀和尊敬。

祭奠先祖,不一定要烧纸钱、放鞭炮。”28岁的西安白领柳小雨告诉中新社记者,这几年一直都用“网祭”的方式来缅怀先人。她称,自己老家在湖北,回家要两天,清明假期往返时间紧张,只好在网上祭拜。

她认为,年轻人大多工作忙,现在手指一点便可献花、祭酒、上香,省时且环保。“同样是表达对先人的缅怀,这种方式更适合年轻人。”说话间,柳女士手指一动,便在电脑上为逝去的亲人献上了一束鲜花。

西安大学生尹飞说,“网祭”如今在高校间也比较流行。他向记者介绍,一些大学生利用微信建立了“追忆亲人,低碳祭祀”微信群,大家可以在群里上传自己和已故亲人的照片,讲述彼此朝夕相处时的感人故事,并引导大家践行低碳、绿色的清明节。

陕西民政部门3日通知称,倡导民众进行网络祭扫、鲜花祭扫、踏青遥祭等文明低碳的现代祭扫。记者在网页“祭祀”平台看到,输入逝者名讳可建仿真墓地,并有多款墓碑效果供选择。而传统中的扫墓流程也不缺少,烧祭品、献鲜花、写寄语等,整个过程只需十分钟。

清明将至,古城西安迎来祭扫高峰,各大公墓前排起长长的祭扫队伍。记者3日在西安凤栖山公墓看到,前来祭奠的民众“络绎不绝”。负责疏导的工作人员称,早上6时左右,距离公墓约两公里的道路旁,来往车辆已经挤得水泄不通。

相较于当下颇为流行的网上“扫墓”,45岁的西安市民王春来表示还是更看重传统祭祀。“低碳祭祀应该提倡,但每年仅有一个清明节,只有到逝者坟前,应景生情才能更好地寄托哀思。虚拟祭祀无法和实地扫墓相比。”王先生说。

许多老年人也对“网祭”颇有微词,认为流于形式,对已故亲人不够尊重。“祭奠先人就要到坟前上炷香,磕个头。”75岁的西安市民周浩民说,老一辈人很难接受“网祭”。虽然大清早赶去扫墓,排队就要很久,但他认为值得,只有这种传统的祭奠方式才能表达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有关专家认为,纪念先人、先贤实质上是一种敬祖、报本的观念,祭祀的方式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有心。相比传统祭奠方式,虚拟祭祀不会给环境、交通等带来大的压力或隐患,值得倡导,但传统祭拜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