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本月内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

14.01.2014  10:29

活动时间:每季度选择相对固定的1天或半天,集中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义工服务活动

服务内容:开展个性化志愿服务,帮助社区老弱病残、特困家庭等解决具体困难

长效机制:构建党员志愿服务中心、志愿者服务站、专业服务队和志愿者工作室“四位一体”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

这个月底前,社区居民有什么急难事可以多一个选择:找到社区报到的党员帮忙。1月13日,我省召开机关党组织和党员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现场会要求,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要在1月底前完成报到,并到社区开展1次以上的活动。

机关党组织和党员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就是让广大党员走出机关、深入社区、贴近群众,主动亮明身份、自觉接受监督,由“八小时”党员变成“全天候”党员,从“工作地”服务延伸到“居住地”服务,在服务群众中彰显党的先进性,有利于社区党组织整合辖区组织资源和工作力量,更好地满足社区群众多元化服务需求,有助于机关的决策更切实际、机关的干部更接地气。

如何让干部到社区有效开展服务?我省要求,机关单位党组织要引导机关党员主动到居住地社区报到,登记特长优势、服务意向,参与社区党组织有关活动和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接受社区党组织管理监督,街道社区党组织要登记好报到党组织和党员的基本情况和服务意愿,并深入摸底,了解居民需求,建好台账,编制好服务菜单和服务岗位,提供给机关党组织和党员选择认领。同时要根据党员个人情况和群众需求,开展个性化志愿服务,帮助社区老弱病残、特困家庭、空巢老人、下岗失业人员等解决具体困难,组建各具特色的专业服务队,帮助解决社区自身难以办到、专业性较强的问题。

为建立长效机制,推动活动持续开展,我省各地各单位以乡镇、街道为基本单位,根据片区、街区、巷道、楼院分布划分服务网格,构建党员志愿服务中心、志愿者服务站、专业服务队和志愿者工作室“四位一体”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健全党员志愿服务制度机制,并探索建立报到登记制度、服务记实制度、沟通反馈制度和考核奖励制度,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各地各单位将推行“党员义工日”,每季度要选择相对固定的1天或半天,集中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义工服务活动。

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社区报到、开展服务情况,将作为年度工作考核和党员民主评议的重要依据。对开展活动不重视、工作不得力的,要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目前,我省注册志愿者总数已达191万人、志愿服务基地3226个、志愿服务站2912个。(记者周前进)

我省出台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指导意见 明确21个市州重点布局产业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的指导意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