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城区吴家镇:耕以养身读以明道 传承耕读文化为乡村振兴“铸魂”

18.04.2022  10:01

  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17日电 (吕婕)“春推木犁夏挥锄,秋舞镰刀冬抡镐。”在绵阳市涪城区吴家镇石洞小学的农耕陈列室里,陈列着耕地类、播种类、浇灌类、收获类、运输类、储藏类等百余种农具。这一件件带着泥土芬芳的农具,生动展现了农耕时代的历史画卷,让人眼前一亮,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遥远的古代农村。

石洞小学的农耕陈列室。 吕婕 摄

  这所坐落在山乡田野之间的小学,地域特色鲜明,是一所具有浓厚乡野气息的田园校园。石洞小学的“田园教育”,对乡村教育而言,既是“寻根”之旅,也是“树魂”之程。自2008年重建后,学校确立了以农耕文化为特色的办学思想,打造了农村果园式园林,创建了农场实践基地、阅读长廊,构建了“农耕文化陈列馆”、“农耕文化体验馆”,编撰了《生命不息耕耘不止——农耕文化》《农耕育德书香育心——田园诗集读本》等书籍,还制作了农耕文化宣传视频,让学生们认识、了解农耕农具,适当参与农耕劳作,接受农耕文化的熏陶,通过把农耕文化与艺术教育紧密结合,让学生感受乡村文化、农村文化的魅力。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一个立根塑魂的过程,石洞小学属于农村教育,而农村文化中就有农耕文化。”石洞小学支部书记、校长常青介绍,学校每周都会开设劳动课,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了解农具,组织学生走进农场实践基地,从播种、施肥、养护、收成等全过程参与农作物种植,亲身体验劳动的辛苦和收获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珍爱成果的优秀品质。

石洞小学农耕陈列室里的农具。 吕婕 摄

  常青表示,下一步,学校将结合劳动教育,让城里的孩子走进石洞小学学习农耕文化,感受乡村文化的魅力。同时,组织学生参与当地的一些农事活动,让学生们真正融入到乡村文化中,并愿意去传播乡村文化,达到振兴乡村文化的目的。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一直以来,吴家镇以“耕读文化”为主线,突出“耕以养身,读以明道”的主题,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如果说,石洞小学农耕陈列室突出的是“”,那么吴家小学乡村少年宫常态开展的各种传统文化传承活动,突出的就是“”。

  吴家小学乡村少年宫设置有绘画室、茶艺室、舞蹈室等30余个活动室,排球、篮球、古筝等20余种活动项目,自创办乡村少年宫以来,学校便以“面向全体、和谐发展、育人成才、立品为先”为目标,结合乡村文化振兴,以乡村少年宫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为主线,探索活动课程化路径,提升学生素养和智慧,为乡村的孩子们搭建起放飞梦想的成长乐园。

  “吴家小学是一所乡镇小学,学生大多来自乡镇。学校开办乡村少年宫后,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和城市孩子一样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活动,从而实现快乐学习、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目标。”常青介绍,除了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太小暂时不组织参加以外,二年级到六年级的所有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兴趣班。

在吴家小学,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古筝。 吕婕 摄

  “学校开设古筝兴趣班的时候,我试听了一会儿,一下子就被悠扬的琴声吸引了,当时就决定报古筝兴趣班。”吴家小学五年级学生邬语姗在乡村少年宫学了三年古筝,从最初的不识琴弦到如今能熟练弹奏《卖报歌》《学习雷锋好榜样》等简单曲目,邬语姗觉得“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古筝的基本知识,而且坚持练习了三年,进步很大”。

  “在保证学生正常学习的情况下,还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家长们都很支持。”常青说,吴家小学的校训是“寻小开始”,就是要让学生从小的时候,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去学习了解和传承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所以学校就结合乡村少年宫,开展了一系列传统课程项目。下一步,学校将结合吴家镇乡村文化振兴主线,让更多的民间艺人走进学校,传播民族文化,让乡村“复兴少年宫”真正成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场所,成为他们流连忘返的第二课堂。

在吴家小学,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茶艺训练。 吕婕 摄

  乡村文化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下一步,吴家镇将以“湖光山色”稻渔亲水湿地农业主题公园建设为契机,植入“耕读文化”,在公园内打造“研学小院”,举办各种农耕体验、文化活动等,让耕读之魂扎根吴家。(完)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