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考虑成本不看重老年人具体需求 四川养老机构40%床位空置

14.08.2015  10:43

 

  一份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29万张养老机构床位,常年使用的仅1.39万张

  日前,省审计厅披露,其抽查的养老机构和日间照料中心有床位2.29万张,常年使用仅1.39万张,闲置率达40%左右。

  仅一年前,我省还专门出台文件,目标是到2020年养老床位总数达到61万张以上。去年底,我省养老床位达到42万张,虽然增长迅速,但距离61万张目标还差得远。从抽样调查的结果来看,出现40%的空置率,原因何在?记者进行了调查。

   40%空置率只是平均值

  冷热不均才是实情

  温江的意馨生活馆,是一家环境不错的养老院,周围绿树环抱。推门进院,偌大的庭院,仅有五六个老人围坐聊天。该机构目前有床位100张,入住老人只有23位。养老院开张以来,入住率常年在低位徘徊,几乎没超过30%。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位于成都东三环外的成东疗养康复托老院。该院与医院合作开办,可以针对偏瘫、截瘫、认知障碍的老人提供专业医疗和康复服务,200张床位长期满员。去年底,托老院将规模扩至400张床位,入住率迅速攀升至80%以上,预计年内就会住满。

  成都晚霞养老中心在城区建设数十家“微型养老院”,大多租用或者改建社区闲置房建成,最小的只有十几张床位。“微型养老院”作为居家养老的“网点”和“前哨”,为周边老人提供送饭、家政等多元化的居家服务。同时,通过连锁经营降低养老院成本。其负责人白维表示,这种服务总体上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不少社区都在排队等待晚霞去打造“微型养老院”。

  看来,40%的空置率只是平均值,冷热不均才是实情。

  记者通过走访或致电的方式,采访了川内9家养老机构,分别位于成都市区、彭州、资阳、泸州等地,发现空置率在50%以上的有5家,体现出距主城区远、中高端、重环境轻医疗的特点。空置率较低的4家,体现出社区化、平价化,或者医养结合的特点。

   仅考虑成本不看重需求

  投资错位带来高空置率

  “很多人投资养老产业,市场调查简单粗暴。”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道出了养老院受欢迎程度不同的原因:市场调查不到位。不少投资者,只单纯按照一省一地的老人数量,根据“9073”的规划(90%老人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老机养老),乘以10%,就得出了一个庞大的市场,欣然投资。但却没考虑老年人的具体需求。

  荷兰特蕾莎乐护国际集团创始人特蕾莎·冯德赫克也认为,投资养老业不能仅考虑成本,要从需求出发。首要考虑的因素就是养老院与老人已习惯的生活区的距离。在郊区拿地建养老院,虽然成本较低,但是背离老年人的需求,造成空置率高。长期来看,经济上并不划算。

  意馨生活馆负责人介绍,来咨询的老年人虽然觉得环境不错,但是离城区有一个小时车程,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有种“被抛弃”的感觉。简阳、彭州、郫县的多家养老机构,虽然瞄准成都的养老市场,但都因为距离超过老年人的心理承受范围,造成空置率居高不下。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赞同晚霞养老中心的发展模式,即依托社区建小微型、连锁性的养老机构,通过承接居家养老业务,扩大盈利点。老城区内地价贵、空闲地块少,新建养老机构难度大,政府应积极把现有的闲置资源,比如学校、企事业单位的闲置房拿来改建,再交由社会资本运营,通过“公建民营”,满足市场需求。

  投资的错位,不仅有对“距离”的忽视,老年人的医疗需求也难以被市场满足。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院长助理隋国辉表示,现在的老年人受文化和成长环境的影响,对到养老院养老的意愿并不强,而目前大部分养老院都是针对他们的;对于残障和患病老人,医养结合式的养老院成为首选,是“刚需”,但服务机构却不足。

  资本不敢贸然进入这一领域,原因在于投资医养结合养老院成本过高。以成东疗养康复托老院为例,扩建之前就已投入1900万元,是一般养老院的数倍。

  中高端养老机构

  5-8年后或迎来“春天

  对于目前空置率较高的中高端养老机构,业内专家似乎并不担心,因为它们的目标客户还未老去。

  隋国辉认为,对养老院的需求将在5-8年后开始爆发。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多为“60后”,他们将于2020年逐渐进入老年,其子女难以承担多位老人的养老责任,从心理层面来讲,他们对养老院的接受意愿将远高于当下的老人。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每半年对川内老年人进行一次调查,过去两年,愿意去养老院的老年人比例从14%增长到17%,“这一比例将继续增长,而且预计在2020年时会有一次跨越式增长。

  目前老年人的主力为“40后”、“50后”,他们被不少养老业者看作“未富先老“的一代。一位投资多家养老机构的业内人士表示,收入不高使他们较晚选择入住养老院,目前养老机构内约8成为超过80岁的超高龄老人,身体情况较差。这些特点使三类养老院成为目前刚需:价格低、离得近、具备医疗条件。

  “但这种需求在5-8年后,会随着‘60后’的老去而快速变化。”隋国辉认为,目前空置率较高的那些环境较好、消费较高的中高端养老机构将会被快速补足。所以对于养老机构来讲,目前最重要的是把握未来市场的变化,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提前在这一领域布局,“以迎接养老业真正的春天”。(记者 陈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