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养老服务调查报告:居家、社区养老最适合省情

21.10.2015  12:00

  编者按

  本报8月14日刊出《四成床位空置,养老服务供大于求?》,报道了川内养老院高空置率与“一床难求”并存的情况。现在,一份权威的调查报告揭示了更多的细节,与我们当时的报道结论是吻合的。

  养老需求巨大,意味着养老产业市场空间巨大,为各路社会资本看好。这份调查显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比较适合当前国情,医疗保健方面的养老服务需求比较旺盛,对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最为关注。把握好这些要件,发展养老事业、投资养老产业,就比较容易找到与这个市场的契合点。

  □本报记者 陈岩

  10月19日,四川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发布了《2015年四川省养老服务现状及需求调查报告》,通过对全省家庭里有60岁以上老人的城乡常住居民进行随机访问,共计完成6000个有效样本,城乡、职业、受教育程度、年龄均分布合理,很好地保证了调查样本的代表性。

  这份调查,对养老产业投资有何启示?

  模式选择

  社区养老接受度高

  88.6%的受访者表示急需不同方面的养老服务,但老人们的需求非常多元。

  受访者对于专业养老机构的热情并不高,仅有8.0%倾向于选择参与专业养老机构养老,近六成的人选择居家养老,剩下34.3%的受访者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

  调查显示,70.7%的老人完全能够生活自理;22.6%的老人基本能够自理;还有6.7%的老人需要不同程度的照顾或住院治疗维持。

  报告将18至80岁的受访者分为六个年龄层次,越年轻的人群对社区养老模式的接受度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也越倾向选择该模式。这或许提示了养老服务的发展趋势。成都愿意选择社区养老的老年人更是占到41.0%。

  但社区养老服务还远不能满足需求。有46.4%的受访者表示不了解当地养老机构。在剔除“不了解”选项后,表示所在社区未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受访者占74.9%。

  对养老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反映“机构少,床位少”的占比最高,达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