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不能总“含泪”,满意必须实打实

02.07.2015  13:15

一个炎热夏日,东部某省农民刘桂花(化名)像往常一样,站在一栋白色二层楼门前乘凉。这是她花毕生积蓄盖起来的,可她现在只享有乘凉的权利。楼房归儿子居住,她则被“”到不远处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皮房中。每到夏日,铁皮房就像烤箱一样……这一案例,只是中青报冰点周刊的农民养老现状调查《流着眼泪说满意》中的一个典型故事。(7月1日《中国青年报》)

关于养老,无论城乡,都已说过很多。但在接下来可预见的很长一段时间,这个话题仍然必将在各种场合,以各种形式,被一再提及。特别在重要节点,关于农村空巢、老龄化等问题的专题学术研究公布之时。

而最新报告显示,“在一半以上的农村家庭出现空巢化、三成老人生活上需要得到照料的背景之下,仍有将近八成农村老人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表示满意。

报告调研发现只有过年几天,“走出土地的孩子们‘像天兵天将一样回来了,一个村的生命力在爆竹中得到闪现,老人一年的心酸孤独在节点上得到平衡”。

有新闻标题取“花毕生积蓄为儿女盖房,自己住破屋”体现农村养老困境,但调查中老人自身也把自己牺牲视为天经地义。这时你很难讲养老之惑简单归结为儿女不孝的看似偶然的道德范畴。

住着烤箱一样的铁皮屋,“脸是苦的”却含泪说“满意”,这才是最大的悲哀。跳出来看,含着泪的“满意”简直像是在“打脸”。城里还想着养老金入市保值增值,但网站推荐醒目新闻显然是“社科院专家:养老金在过去20年贬值近千亿元”。态度很明显,安全优先于增值。

而对农村来说,几十元的农保,真不应是农村老人养老的唯一保障。甚至让苦难岁月过来的老人停留在自以为有“好面馍”吃就是幸福满意的晚境,也是一种保障失职。纯靠运气的养儿不能防老时,当有兜底的国家政策保障。

城市以房养老虽还需检验,但农村“以地养老”是否也该早日成为思路。农村养老,钱能解决的,都不是问题。只要让土地收益更多惠及这些辛勤一辈子的老农,让他们龙钟老态仍坚守或说困守在自己耕作一世的村庄时,不能晚景凄凉,举目彷徨。养老不能总含泪,满意必须实打实。

否则,今天还含泪说满意的,明天就可能“平静惨烈”地走向绝望。这是一年前同一版的农村调查报告警示过的“某些地方的今天可能是很多地方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