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亮新时代|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21.05.2022  12:51

  编者按: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我们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昂首阔步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经据典、援古证今,赋予典故鲜活的时代内涵,深刻阐释中国共产党初心如磐、历久弥坚的精神密码。央视网《天天学习》特别策划“”亮新时代系列,与您一起学习领会。

  [释义]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商朝的开国君主成汤刻在澡盆上的警词,旨在激励自己自强不息,创新不已。文中三个“”字,本义是指洗澡除去肌肤上的污垢,使身体焕然一新,在《礼记·大学》中引申为精神上的弃旧图新。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从动态角度来强调不断革新。“创新”一词即滥觞于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是比较强调创新的,要求人们以一种革新的姿态,适应并推动社会发展,而不能因循守旧,阻挡历史前进的步伐。

  将洗澡引申为精神上的洗礼、品德上的修炼,在中国文化中比较普遍。古之圣人,欲养性必先修身,欲清心必先洁体,如《庄子·知北游》中的“澡雪而精神”。《礼记·儒行》也称“儒有澡身而浴德”。唐代经学家孔颖达疏为:“‘澡身而浴德’者,澡身谓能澡洁其身,不染浊也;浴德谓沐浴于德,以德自清也。”党的十八大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是“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其中“洗洗澡”便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解读]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推出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其中许多是事关全局、前所未有的重大改革,如市场体制改革、宏观调控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监察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等。

  每逢重要场合,习近平总书记都要谈改革、谈创新。他曾多次引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句古语,强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其中“创新”居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

  加快中国发展,关键靠创新,根本靠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任重而道远者,不择地而息。”今天,我们党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更要树立革故鼎新的创新思维。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勇于创新创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扎扎实实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深入。

  (作者 杨立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责任编辑:王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