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兴文县多元化均衡城乡教育 全县学子共享教育成果

02.12.2013  13:07

   四川在线宜宾频道消息(陆婷) 经常外出参加培训,和同行们分享各自的教学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业务水平都有了提高。”近日,城西学校老师陈艳对记者说起成长经历,体会颇多。

  作为兴文县正大力实施的“136 名师工程”的首批县级名师之一,陈艳通过上示范课、到帮扶学校献课、交流教学心得等方式分享所学,充分发挥了名师的辐射效应,在自身成长的同时也在悄然影响着身边的同事。

  据该县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唐山介绍,为加大激励力度,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兴文县建立和完善农村教师教学奖励、荣誉表彰、边远补贴、职称评选支教送教、住房保障等激励机制,定期开展县域内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先进集体评选表彰活动,按规定开展中小学特级教师、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成果评选活动。“县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 100 万元的师训专项经费,同时,每年安排 500 万元以上经费用于高考中考基础工程奖、‘136 名师工程’奖、边远山区教师工作贡献奖、县乡(镇)教育工作目标奖等县级教育‘四项奖励’”。

兴文县安富小学

  走进共乐小学新校区,一所现代化、花园式的学校映入眼帘:崭新的教学楼、整洁明亮的教室、平坦宽阔的操场、绿草如茵的草坪,占地40余亩总投资3000万元的校园风景优美,建筑布局合理、设施完善,为师生创造了舒适的教研和学习环境。

  富安小学、麒麟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同样美丽的校园遍及兴文城乡。近年来,兴文县不断优化教育结构,着力推进全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了教师周转房、农村义教薄弱学校改造、校安工程、校舍改造、食堂建设等项目建设,为全县乡镇以上的小学、初中、高中学校配备班班通,建设数字化校园,让学生享受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兴文二中

  大坝小学建起了留守学生“温馨之家”,安装了亲情电话,成立了心理咨询室,体现了对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的高度重视。“常通亲情电话,缩短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心理距离,学生学习劲头更足了。”该校校长刘建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留守学生的关爱。

  据悉,到今年年底,兴文县所有乡镇中心校将全部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到2015年农村法人学校全面建成“留守学生之家”,都装备上亲情电话;全面落实贫困住校生生活补助等相关政策,健全社会捐资助学体系,确保贫困学生、特殊群体学生救助到位;每年在县级民族地区发展经费中安排不低于100万元,用于民族教育课题开发、特色展示等。

  兴文县委县政府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共享发展成果的现实需求、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创新驱动战略的迫切需要,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力争2015年前实现学前教育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高中教育基本普及,促进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公平,切实让兴文人民共享教育成果,让优质教育的阳光沐浴每一个城乡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