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剖析经济数据 首位城市成都8.1%的增速从何而来?

31.01.2018  16:10

  锦城观察

  省两会召开期间,首位城市成都公布了去年的成绩单: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889.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与全省持平。

  从2015年的7.9%到2016年的7.7%,再到去年的8.1%,成都实现了近3年来的最快增速。

  每个“0.1”的进步都来之不易:一方面,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专注发展需要强大的定力;另一方面,基数庞大,拉动增速需要足够的力量。

  成都是怎么做到的?剖析刚刚出炉的经济数据,回顾过去一年成都发展脉络的关键词,或许能找到一些答案。

  □本报记者 蒋君芳

  关键词

  结构更优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9%,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9.2%,拉动经济增长4.8个百分点——在成都市统计局给出的数据中,这一组数据引人注目。

  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为3.5∶43.7∶52.8;2016年为3.9∶43.0∶53.1;2017年为3.6∶43.2∶53.2——对比3年的数据发现,成都服务业在一步步扩大自己的占比优势。这组数据也印证了成都的产业发展思路:持续发展现代服务业。

  在成都看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近期召开的成都市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大会,进一步体现了成都市委市政府抓现代服务业的决心和定力。成都提出,到2022年,将培育一批国家级示范商圈和老字号特色街区,形成商贸、旅游、文化、餐饮、康养5个千亿级消费市场,生活性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000亿元以上。

  工业也在不断做优。经历了数量上的快速扩张之后,近几年的成都工业进入了质量提升的关键阶段,去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0%。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8.1%,拉动经济增长3.1个百分点。

  过去一年,成都把发展目光聚焦于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工业产业体系。以电子信息为例,成功引入“格芯”这个重量级项目,并以此为契机,推动成都集成电路产业链布局实现了从IC设计、晶圆制造到IC封装测试的全“”合璧,加快向国际知名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迈进。

  与此同时,低质低效工业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去年成都关停的“小散乱污”企业超过9000家,为优质产业发展腾出更多可用空间。

  关键词

  动能更强

  成立新经济委、召开新经济发展大会……过去一年,“新经济”在成都的经济产业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在年底的成绩单中,它也浓墨重彩地出场:去年,成都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471家,增长17.8%,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374.8亿元。

  过去一年,成都不遗余力地培育适合新经济企业发展的土壤。能佐证的案例有不少,快速扩张的果小美是其一。主打办公室无人便利货架的果小美公司,成立168天就成功融资5亿元,冲进“成都潜在独角兽”榜单。在签约落地成都高新区时,公司提出,未来将投资50亿元,用于建设果小美全国总部基地和全国销售网络基地,力争在5年内达到数千亿元的交易额规模。

  “重塑经济地理”也赋予了成都经济的新动能。去年,成都在新一轮城市总规修编中,明确提出了将从“两山夹一城”时代走向“一山连两翼”时代,由此衍生出了“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这几个关键词,并喊出了“重塑经济地理”的口号。

  新格局带来新活力,基层干部感受明显。自从去年成都市提出“东进”战略后,位于金堂县的淮州新城的发展已不可同日而语。“主动上门来谈合作的有很多。”金堂县投资服务局副局长曹刚说。

  简阳市也在去年感受到了“东进”带来的“春风”。2017年,简阳市重大投资促进签约项目达25个,总投资额1092亿元,创下历年最高纪录。简阳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陈敏用一个“”字,总结过去一年。

  关键词

  开放更深

  搭乘中欧班列(蓉欧快铁),成都温江区的花木,在欧洲市场闯出了一片天。

  去年11月,荷兰Coloriginz公司与成都的花木公司签订进出口贸易协议,从2017年至2022年,荷方将通过三联花木和禾晟德公司在温江采购价值3亿欧元的花卉苗木产品。

  出口欧洲的温江花木数量,最终汇入成都总的进出口成绩单中。数据显示,去年成都实现进出口总额3941.8亿元,增长45.4%,增速比上年提高34.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增速更是扭转了出口连续两年下降的态势。

  在这张漂亮成绩单上,中欧班列(蓉欧快铁)算得上是“重要功臣”。去年,成都国际班列年度开行规模突破1000列的目标圆满完成。初步预计,2017年,得益于中欧班列(蓉欧快铁),联想等80余家川内企业出口总额达20余亿美元。

  从2013年首次开通到现在,中欧班列(蓉欧快铁)已成为首个实现每日开行、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最广、开行线路最多、频率最稳定、产业带动效应最明显的中欧班列。2018年“蓉欧+”国内线路将拓展至12条,开行“蓉欧+”国内班列1500列。

  作为西部重要的开放窗口,成都始终把“对外开放”看作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从产业政策制定等多个角度,推动经济外向程度提高。去年发布的“产业新政50条”中,成都专门针对企业“走出去”制定了政策“大礼包”,对成都企业主导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境外产业合作园区,给予企业最长4年最高100万元/年的支持;对成都市企业控股的新设境外企业,给予最长3年最高100万元/年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