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老人需要我们共同行动

02.09.2014  13:37

  报道:我市去年建成113个农村幸福院,今年又将规划建设108个农村幸福院,为农村需要照料的老人提供服务,解决农村老人养老难题。

  如今,青壮年带上孩子,外出务工;毕业后的年轻人,都向往城市生活,远走他乡。老人留守在家,只有逢年过节,才能享受到亲情的温暖,这是农村面临的现状。越是艰苦边远的地方,这种现象越突出。所以,当我们走进农村,在田间地头,看到那些佝偻着身躯,却依然劳作的背影,心里不只是伤感,更多的是对农村老人生活现状的思考。

  我问过一位老人:“你过得快乐吗?”老人摇摇头:“说实话,我们不愁吃不愁穿,但毕竟子女不在身边,生活确实有难处,不过也没啥,都已经习惯了。”看得出,老人们是隐忍了寂寞,也隐忍了担心和害怕,特别是在生病的时候,他们很想孩子们照顾,电话里却不断重复着“没事、放心”之类的话语,老人是不愿让孩子们分心牵挂。而远离父母的孩子们,大多是几句问候,就挂断了电话,他们哪里知道,电话这头,父母还在迟迟发呆。可见,孩子们对老人的关心,永远也无法达到老人对孩子们支持和理解的高度。

  有人要问,为什么不常回家看看?我们理由一定很充分,为了子女读书,为了走出农村,为了更好的生活,我们很忙,都是为了这个家。如果说,我们因为生计变得忙碌,因为忙碌而忽略了对老人的关心,那一定是借口,因为我们压根就没有站在老人的角度,去感受他们的心情。老人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我们又有谁真正在意过?其实,老人对幸福的要求很简单,只需要孩子们多陪在身边,说说话,听听唠叨,足矣。

  近年来,政府不断增添措施、加大投入,对农村老人的关怀越来越多,不可否认,无论从物质上,还是精神层面,老人们的生活都更富有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养”的基本问题逐渐得以解决。诚然,政府的惠民政策,为那些常年奔波在外的子女们减轻了不少压力。可是,这种“富有”却怎么也代替不了老人们对于亲情的那份期盼。

  有一天,当我们也老了,也许才会真正体会到一个老人的寂寞心情。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不妨利用好空闲时间,少玩一场牌局,少进一次娱乐场所,用这些时间来牵挂老人。如果离老人很远,就请多一个电话,多几句贴心的问候;如果离老人很近,就请手拉手,陪老人散散步、聊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