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六大路径走出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14.09.2015  09:05

9月9日,全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暨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现场会在蒲江县召开。会议明确,我省将紧紧围绕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核心,牢牢把握构建现代农业经营、生产及产业体系重点,先行先试,以点带面,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定不移走出一条安全、高效、绿色的具有四川特色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会议指出,下一步,我省将从六大路径着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一是加快推进适度规模经营,走集约发展的路子。积极引导土地流转,促进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力争到2020年,全省土地流转面积达到耕地面积的1/3以上,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流转面积的2/3以上;继续实施龙头企业“排头兵”工程,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农民合作社持有和管护,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手抓农业公益性服务机构建设,一手抓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建设,积极完善新型农业服务体系。

  二是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走转型升级的路子。调整品种品质结构,树立市场理念,实现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的转变,力争到2020年,全省蔬菜、水果、茶叶等生态优质特色农产品的比重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牛羊兔和家禽的产值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同时,优化农业区域布局,稳定粮食生产能力。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0年全省建成高标准农田4429.5万亩,确保2020年全省粮食生产能力达到800亿斤以上。

  三是加快构建农业全产业链,走一二三融合发展的路子。抓好农产品加工、农旅结合,以及新兴业态。大力推进农产品原产地加工,到2020年,实现农民产业收入的1/3来自农产品加工增值;扶持建设一批特色旅游村镇,实现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到2020年,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综合收入达2000亿元,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第一大省;着力打造一批农村电商示范企业、示范网点,带动农村“全企入网”、“全民触网”,让农民在新型业态发展中持续增加收入。

  四是加快推进农村生态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既要大力发展“高效种植业—生态养殖业—沼气工程—有机肥料”、“稻渔共生、鱼菜共生”等循环农业,又要推广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深耕深松等技术,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还要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构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链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五是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走创新驱动的路子。目前我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55%,农业的科技含量并不高。因此,要加强农业自主创新突破,建立全省农业科教大数据,建设农业科技云平台,实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农技推广等的无缝衔接,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服务质量和效益。力争到2020年,培育突破性新品种60个以上,全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达到7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分别提高3个百分点。同时,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加快培育新型农民。

  六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走开放合作的路子。我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总体水平还不高,迫切需要靠农业招商引资和开放合作来推动。因此,我省将继续加大力度推进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并充分利用西博会、农博会、菜博会等招商引资平台,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力争每年完成新增投资300亿元以上,“十三五”末达到1500亿元以上,抓好农业投资促进。(记者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