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六动”工作机制 推进成都教育信息化

04.11.2014  09:40
2012年成都市成为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城市。全市按照“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标准和“‘四化’(教育均衡化、教育现代化、教育国际化、教育信息化)融合发展”的理念,创新“六动”工作机制,全域应用,深化试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上下联动,完善工作体系 成都市相继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见》、《成都市教育局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分解表》,出台了《成都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4——2020年)》,建立起区(市)县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月报制度。目前,市、县、校三级分别按要求建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设立了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学校设立了信息化主管,在纵向管理上实现了相互对应、上下联动的三级工作体系,使成都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做到了“上开天眼”(顶层设计)、“下接地气”(工作落实),形成了教育信息化“层层有人抓,月月见成效”。 二、项目推动,优化应用环境 成都市通过“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项目推动方式,2012-2014年累计投入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达17.8亿元。大力实施“宽带网络校校通工程”、“中小学校标准化提升工程”、“中小学数字校园工程”,并开展“中小学数字化图书管理与资源共享平台”、“成都数字学校”及其他系列管理平台(系统)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了师生的信息化应用环境。截至目前,全市1227所公办中小学校(校点)全部接入教育专网,总带宽超过1万兆位;校园网覆盖率达到100%,近300所学校校园实现有线和无线双网覆盖;全市中小学多媒体到班率达到1.2:1,师机比达到1:1,生机比也达到8:1;建成的优质教育资源库初步实现了各学段、各年级、各学科资源全覆盖。特别是全域成都“中小学数字化图书管理与资源共享平台”的建成并投入运行,在全国是一个创举,作为典型案例于今年7月面向全国展示,并获得广泛赞誉。 三、应用驱动,提升育人水平 成都市在教育信息化工作上一直坚持“应用为本”的原则,不盲目追求硬件上的“高端大气上档次”,而是始终聚焦“应用实在有内涵”。 一是瞄准“一能”加强培训,让教师“会应用”。 “一能”即教师的ICT能力(信息通信技术能力)。目前,成都市中小学校参加全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教师达到80%以上。 二是对焦“三用”注重实效,让教师“常态用”。 “三用”即“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成都市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设备在课堂中的应用已经实现了常态化,教师覆盖面、学科覆盖面和课时覆盖面都得到了极大提升。 三是跟踪“多点”鼓励探索,让教师“创新用”。 成都市鼓励各区(市)县和学校大力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电子书包)、数字化实验室、网络学习空间、云课堂、未来教室、网上社区学校等多点探索,力求在教与学方式转变上有创新和突破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四是开展“六赛”搭台唱戏,促教师“用得好”。 成都市通过教师微博大赛、多媒体课件比赛、互动课堂教学比赛、微课评比、现代教育技术成果评选及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为教师熟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搭建平台。近几年,全市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相关比赛活动成果丰硕。尤其是在“2014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中,成都市共有219节课例获奖,获奖人数和获奖等次均位居西部第一。 四、榜样带动,发挥引领作用 成都市以各级各类信息技术示范校和试点校为依托,在教育教学创新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形成了一批理念先进、特色鲜明,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影响力的信息化应用典型学校,带动了全市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整体提升。目前,成都市已有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校2所、全国数字校园试点校2所、全国教育信息化其它试点校10所,四川省教育信息化试点校37所、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53所、成都市未来学校试点学校13所、成都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近100所、区(市)县级信息化试点校及信息化应用示范校100余所。《中国教育报》先后报道了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泡桐树小学、棕北小学等学校的信息化案例。泡桐树小学的信息化发展历程以及成都七中育才学校的“名校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典型案例,多次受邀在教育部主办的教育厅(局)长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上进行经验交流。 五、圈层互动,实现资源共享 成都市按距离市中心远近和经济发展状况分为三个圈层。为缩小圈层间的差距,成都市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依托四大路径,初步构建起一个多维、立体的城乡教育资源互动共享体系: 一是建立名校集团(联盟)。 名校集团内的教师定期进行视频集体备课和网络教研,以学习共同体的方式实现集团(联盟)内教师的自主发展和学校的互动发展。 二是开展城乡学校互动结对。 成都市在169对城乡跨区域结对学校建设录播教室,通过远程教育技术,开展课堂互动教学、远程教研、教师培训、评课议课等活动,使远在两地的教师互相分享教学经验,开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模式。 三是建设成都数字学校。 成都市两年来集全市名优教师之力,建成可供全市师生免费使用的网络学习公共服务平台,以微课的方式提供教学辅导资源,构建起了随时、随地、随需的数字化无边界学校。 四是开设名校网络课堂。 依托卫星技术和教育城域专网,以多媒体双向实时同步教学系统为基础,陆续开展了成都七中、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成都实验小学3所优质名校的全日制远程直播、录播教学,让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向边远地区薄弱学校常态辐射。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2013亚太地区教育信息化高层专家会议上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成都市通过网校与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成功案例。今年3月2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夫人米歇尔在成都七中体验了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与成都二圈层温江二中学生、四川老区仪陇中学学生进行了远程实时互动交流,感叹:“成都七中非常了不起,借助科技的力量为中国西南偏远、落后地区的学子带去了受教育的机会。”目前,成都三校的全日制远程教学已覆盖云贵川陕甘滇晋渝等地350所中小学。 六、督评促动,推进持续发展 成都市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区(市)县年度目标考核,并适时开展专项督导评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定期注册、职称评聘、教师绩效考核和各类学校评估的重要内容。各区(市)县将教育信息化工作列入校长任期考核和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今年,成都市将联合高校开展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监测研究,为评估和考核区域内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提供量化标准,同时也对区域间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比较,诊断在教育信息化持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为制定教育政策和规划提供信息及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