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探索干部任前公示进小区 今年已有8人公示
公示对象的邻居,正在阅读干部任前公示内容。
近日,都江堰某小区的布告栏上,多了一份干部任前公示。让居民曹大爷感到意外的是,这份公示涉及的干部——拟任都江堰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反贪污贿赂局局长的杨斌——就住在他们小区。
干部任前公示进被公示对象的居住小区,据介绍是都江堰市在干部选任工作方面的一项创新举措,旨在扩大对干部的监督范围,以便能更全面地了解干部的情况。但让杨斌没想到的是,涉及他的这项创新举措,正面临一场争议……
稀奇 干部任前公示进小区
近日在茶余饭后,都江堰某小区居民曹大爷喜欢与邻居一起议论一个新鲜事儿:小区住了个干部,都快当都江堰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反贪污贿赂局局长了。他们甚至还开玩笑地称:“与反贪局局长住在一起,好方便检举情况。以后,咱手上有关于贪污的线索,就直接向他反映吧!”
“小区里都是楼房,平素难得往来。”曹大爷说,住了些谁?大家都不太清楚。遇到面熟的,偶尔点个头,打个招呼而已。与他经常在一起耍的,都是些退了休的老人。他知道小区里住了个干部,则来自小区布告栏的一则干部任前公示。
记者注意到,这则编号为都组公示〔2014〕5号的公示,除了有杨斌个人年龄、学历、民族、现任职务及拟任职务等基本信息外,一句“现居住都江堰市**小区”显得有些特别。
对话
当事人:工作太忙,尚不知情
涉及杨斌的这则干部任前公示,除了进入他所居住的小区外,还照例在当地电视台和都江堰快报上进行了公示。
组织部门公示拟提拔对象的信息,进了该对象居住的小区,当事人杨斌对此是否知晓?
昨日下午,华西都市报记者拨通了杨斌的电话。他平静地告诉记者,尚不知道这件事的细节。
“还没看到过具体公示内容。”杨斌说,最近忙一起案子,经常加班至晚上11点过才回家。进出小区一般都开着汽车,所以没留意到这个细节,“我老婆告诉过我,她在电视上看到了有关我的公示。”
杨斌说,此前,组织部门找他谈话时,曾叫他填过一张表。他详细地填写了住址,具体到了某小区某幢某单位某号。“不会把我住家详细地址都公布了吧?”杨斌略微有些担心。
组织部门:防止选用出现失误
正常的干部任前公示,怎么想到加上居住小区等信息?就此,华西都市报记者专访了都江堰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
该负责人说,以前干部任前公示主要在本级媒体上进行公示,内容也主要局限于公示对象的现在情况及拟提拨职务。
为了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信力,今年7月,都江堰市委组织部启动了“任前公示三进”创新工作,改变以前在本级媒体和本人单位公示的范围,将公示范围扩大至进小区、进企业和进机关。公示内容,则增加了个人简历和被公示对象的实际居住地等信息。
“新公示内容更细致,公示范围更广泛,方便公示对象接受更多人监督和增进了解。”该负责人说,出发点在于扩大对干部的监督,落实群众的知情权与监督权等。
从实际需求角度来看,组织部门考察干部,对干部的了解更多限于工作,对干部八小时之外的很多表现却不太了解。事实上,一些人可能具有两面性,比如家暴等行为。通过公示信息进小区,能方便群众反映被公示对象情况,也能更方便组织部门全面掌握被公示对象的情况。
该负责人强调:“归根到底,通过这种方式是为了让组织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干部,防止选人用人出现失误。”
效果 今年已有8官员公示住址
都江堰市委组织部门负责人透露,杨斌并非当地吃螃蟹的第一人。从7月起,该市已有5批8人接受了同样的公示内容和范围。
在公示期间,组织部门接到了5个电话反馈,主要内容为反映组织部门这项工作很好,很有必要,以后该干部有什么情况可以更方便地向组织部门反映。只有1个电话与被公示对象有关,不过经过查证,反映情况并未影响到对那位公示对象的任用。
争论
有人肯定有人认为不妥
干部任前公示内容里增加干部的住址等信息,那么学者和律师会怎么看待呢?
就此,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党建部主任王长江和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律师施杰。王长江对都江堰市的这项创新进行了肯定;施杰则担心因此带来一些负面效应。
全国政协委员王长江:
官员隐私权递减,组织部门创新值得肯定
王长江认为,我国用人机制上尚有大量改革的空间,在干部任前公示里增加官员住址信息等内容,这种方向值得肯定。那么,公示信息增加个人住址,是否会涉及到侵犯官员的隐私权呢?
王长江说,官员掌握的是公权力,算公众人物,他们的隐私权是递减的,因此,公布官员住址不会有法律风险。
公布官员住址,意味着官员的家人住址信息会被牵连性地被公开,这对其家人是否意味着不公平?是否暗示了官员家庭成员隐私被曝光的可能?
王长江认为,官员的亲属部分信息本来就应该公开。他举例说,如果一个官员是发改部门的领导,那其家属是否在关联的企业上班等,就应该公之于众,让公众监督其是否存在利益输送。当然,他认为官员家庭成员信息被动公开也应有边界,以免侵犯其相关权益。
同时,王长江认为,现在干部任命与监督的参与性不强。因此,导致公示期间组织部门接到的反馈,更多是反映该官员的负面信息。用人机制改革真正步入深水区,应该让更多群众参与到干部的任命与监督中来。让公示反馈得到的信息既有群众对该官员好的评价,也有对其问题做法的反映,这才会得到更全面的评价。
王长江还表示,在用人机制未彻底改革前,一些有益的探索很有必要。
全国政协委员施杰:
有些敏感职位公示住址可能不妥
施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在任前公示中公示官员住址信息有些不妥。
“有时公布官员住址,甚至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施杰说,因为这会涉及到官员亲属信息一同被暴露的风险,也会涉及到一些敏感职位因工作关系得罪人,影响其家人安全的风险,甚至可能会影响相关公职人员在工作中执法时有很多顾虑。
都江堰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则表示,施杰律师的顾虑有一定道理,今后他们在工作中会进行考虑,例如,对个别敏感职位或将不公开干部住址等。但类似在干部选任工作中的创新还将继续探索,以便通过邻居、家人等来考察监督干部,看公示对象是否存有不适合提拔的因素。华西都市报记者席秦岭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