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10万 5年回报54万!这“公益治沙项目”你信吗?

31.03.2014  09:10

  参与由全球新能源环保荒漠化治理基金会(以下简称全球基金会)的公益治沙项目,并向该基金会提供治沙款项的“志愿者”,5年就可以获得超过投资资金4倍的奖励款!这样“高大上”的项目,不仅可以为环保事业出一份力,还能让出资人获得丰厚回报,你看了会不会动心?

  近日,有读者向成都商报反映,自己有亲友进行了这种投资,想咨询上述方式是否靠谱。经过记者调查,“全球基金会”注册地在巴拿马共和国(中美洲国家),其志愿治沙项目所吸收的款项将用于治沙,根据合同,投资者可以获得现金奖励———按照奖励标准,若提供10万元,每天将获得300元奖励,即每年奖励10.95万元。令人吃惊的是,这样的奖励竟然能持续5年,即投资者总共可获得高达54.75万元的回报,也就是说,投资收益率达到惊人的447.5%。

  但是,成都商报记者发给这个基金会的咨询邮件,截至3月30日也没有得到回复。同时,在“志愿者”与之签订的协议中出现并盖章的北京金沙天然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京金沙公司),联系电话却无法接通,而协议中标注的该公司办公地址,目前也已人去楼空。

  超高回报

  出资10万元的投资者可连续5年每天获得300元现金“奖励

  志愿者如果提供志愿治沙款,将按照每治理一单位(1/2亩)25000元的标准出资,但可以在接下来的5年时间内,按照每治理一单位“每年人民币27375元”的标准获得奖励。

  记者探访

  协议中盖章的公司登记地址已经人去楼空

  根据投资协议所显示的北京金沙公司地址,记者来到北京市朝阳区西大望路华贸商务中心15号楼1201,却发现大门紧闭,门上贴着纸条:“看房请联系152……”,房间里放着一些装修材料,却没有办公桌,而且屋内有很多灰尘,显示已经有一段时间无人使用了。

  收益

  治沙项目给出超高投资回报

  读者陈先生(化名)近日向成都商报打来电话反映,他有许多亲友都在投资一个公益治沙的项目,如果投资10万元,对方每天会把奖励款300元汇至投资人的账户中,算下来第一年的回报就能达到10.95万元,而这样的奖励将持续5年。“大家都在投,还有代表去深圳开了会的。他们说,每天都有钱打进来,但是我觉得收益太高了,怕有问题。”陈先生表示,希望记者调查一下,这样的投资项目究竟是不是真的。

  一份由投资者提供的投资协议显示,协议甲方是上述“全球基金会”,投资人则作为“志愿者”向该基金会志愿提供治沙款,所获得的现金回报被称为治沙奖励。

  协议中称,志愿者可选择亲自参与治沙、提供治沙物资、提供志愿治沙款三种方式进行治沙,分别可获得不同程度奖励:一、志愿者个人亲自参与治沙,根据其参与时间,按照治沙基地上年度城镇月平均工资标准予以工资补偿奖励;二、志愿者提供治沙物资,其所提供设备物品的估价具体数额由“全球基金会”审核确定。根据上述物资估价按照每治理一单位(1/2亩)人民币25000元标准折算成所对应的志愿治沙单位数,按照“每单位每年人民币25500元”标准予以5年奖励。折算亩数不足部分由志愿者用现金补足;三、志愿者提供志愿治沙款,则在5年期间内,按照每治理一单位“每年人民币27375元”标准予以奖励。这样的奖励标准,无疑成为一个超高回报的投资项目。按照投入10万元计算,每年可获得回报10.95万元,且期限高达5年。奖励支付方式为全球基金会每天将奖励款汇至投资人账户。

  “如果我投资10万元,相当于5年能拿回44万多元的利息,真有这样一本万利的好事?”陈先生对于这种投资半信半疑。

  模式

  产出品肉苁蓉成奖励来源

  根据投资协议显示,能提供如此高额回报的治沙项目,是缘于治沙中产出的经济作物肉苁蓉。

  协议称:“北京金沙公司是由全球基金会评选出的‘获育成扶植的企业或相关组织’,该公司治沙产出产品为肉苁蓉,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为稀有珍贵植物,经济价值极高,肉苁蓉产量为每亩每年100斤,按照目前市场价格保守计算,每斤有1000元人民币毛利,治沙一亩可以产生10万元的经济效益。北京金沙公司已经投入自有资金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完成治沙5万亩。其中3万亩已经产出肉苁蓉,2万亩尚处于嫁接期,两年后可产出。按照上述毛利润标准计算,届时每年产值毛利润为30亿元。根据全球基金会的治沙工作安排,北京金沙公司准备继续在内蒙古扩大治沙面积25万亩,并在陕西和新疆等地开辟治沙基地。根据治沙目标25万亩计算,届时每年产出肉苁蓉经济效益为250亿元。

  这一段描述,看似合理地解释了全球基金会吸收志愿者治沙款项的原因,以及提供奖励的资金来源,也成为让投资者信任其模式的基础。

  成都商报记者以投资咨询为名联系一位龙泉的投资人古女士(化名)时,她热情地介绍到:“我们有代表去深圳参加了基金会总部的大会,而且合同是盖了章的,中英文双语,我自己投了20万元,现在每天都有600元打到我的银行卡上,绝对可以放心。

  据了解,目前这种投资方式正在以亲友间口口相传的方式不断扩大影响范围,看到别人每天都有奖励(或称利息)打到银行卡上,很多人都动了心。另据古女士在言谈中透露,推荐新的志愿者签订协议,推荐人还可以获得额外奖励。

  探访

  协议中盖章的单位现已无法联系

  一个合理的治沙模式,带来超高的资金回报,是否真实可信?根据协议和网络信息,成都商报记者试图梳理这个治沙模式的细节,却发现这个“全球基金会”和北京金沙公司都无法找到。

  据全球基金会网站介绍,2013年12月5日,基金会在巴拿马正式成立,由深圳利功荒漠化治理基金会法人(编者注:网站原文如此,疑应为法人代表)马国文为基金会发起人,总部设在巴拿马,秘书处设在洛杉矶,亚太区总部设在香港。同时,正式启动荒漠化治理全球志愿者招募。但在该网站中,只能找到基金会在巴拿马共和国首都巴拿马城的一个地址,以及以国际区号“507”打头的一个当地电话号码。记者试图联系基金会,并按照网站的邮箱地址发送了信息进行相关咨询,同时留下了自己的电子邮箱和电话号码,但超过10天都未得到该基金会的任何回复。

  另外,在投资协议中,甲方是全球基金会,签字人是马国文,但这两者并未盖章。协议中出现的章,是北京金沙公司的章。而作为该模式中的项目执行方和带来实质性回报的北京金沙公司,近期却突然无法找到了。

  根据投资协议和北京金沙公司的官方网站,显示该公司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西大望路华贸商务中心15号楼1201。但3月24日上午,当记者来到这里时,发现大门紧闭,大门上贴着纸条:“看房请联系152……”。透过玻璃往里面看,里面放着一些装修材料,却没有看到办公桌,而且屋子里有很多灰尘,显示已经有一段时间无人使用了。

  据隔壁1202室一家贸易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金沙公司在前期已经搬走了,具体怎么回事不太清楚,但是已经很久没有人来了。

  记者通过门上所留的电话联系到一位姓陈的先生,陈先生称,北京金沙公司是他们的上一个租房客,在那里租了两年,刚搬走大约不到一个月的样子。与此同时,北京金沙公司留下的联系电话,也连续数日处于关机状态。

  随后,记者辗转从一位成都投资人处获得了据称是深圳利功荒漠化治理基金会一位负责人的电话,该投资人告诉记者,这边的投资者如果有疑问,都是打这个电话向利功基金会询问,对方也会解答。

  昨日,记者拨打了这个电话,电话接通后,记者询问“请问是深圳利功荒漠化治理基金会吗?”接电话的女士答复:“是。”记者就治沙投资相关事宜进行了咨询,该女士进行了介绍,并且劝说:“你不需要看到你治理的荒漠在哪里嘛,我们看中的是利息,而且我自己也投了啊,现在每天都有钱打进来的。

  不过,当最后记者询问为何北京金沙公司的办公室没人了时,这位女士却无法解释,只表示“我也不太清楚,我不是利功基金会的,我只是投资人,平时帮忙宣传。

  成都商报记者

原标题: 投资10万 5年回报54万!这“公益治沙项目”你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