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兔号仅140公斤重六轮驱动 车轮轻过婴儿车

16.12.2013  05:02
12月15日4时35分,“嫦娥三号”着陆器巡视器成功分离。新华社发(视频截图)

  经过近5个小时的缓慢“运动”,昨晨4时35分,玉兔号月球车离开嫦娥三号的怀抱,在月面轧下了中国在月球的第一道印记。玉兔迈出这一步可不简单,它怎样做到驶出着陆器不打滑、不摔倒的?未来的巡游又靠什么做好越障、迈坑动作?昨天,航天科技集团的科研人员透露了其中的奥秘。

  玉兔外貌

   身材小巧“心眼”不少

  嫦娥三号巡视器俗称玉兔号月球车,“身材”小巧玲珑,体重只有140公斤,在发射收拢状态,仅为1.5米×1米×1.1米大小。别看“玉兔”个头不大,它肩负的使命却非常重大,它将在未来三个月代表中国,第一次在月面完成“观天、看地、测月”的任务。

  嫦娥三号探测器总指挥张廷新这样介绍玉兔号月球车:要承担月面勘查的任务,科研人员就设计了多双“眼睛”,包括全景相机、导航相机、避障相机等;为了“”得更远,就设计了桅杆,上面还安装了与地面联系的通信天线;为了探测月壤成分,就在车上安装了机械臂。

  “玉兔”是一个巡视器,也是一辆六轮全驱的月球车,本身就是个高智能机器人,其综合电子分系统相当于人的“大脑”,制导导航系统相当于是“五官”,热控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机械臂是“胳膊”,轮子是“”,结构与机构是“骨骼”。

   移动系统

  一轮被卡其他车轮也能动

  月球车安全行驶靠的就是移动系统。月球车移动系统由6个车轮、6个行进驱动机构、4个转向驱动机构、左右摇臂悬架和差动机构等组成。为保证月球车的稳定性,科研人员在车轮棘爪上下足工夫,使车轮棘爪与导轨悬梯上的棘齿咬合,使得两器分离导轨释放过程中车轮零转速,月球车稳稳地停在导轨上。

  月球车除了能够前进、后退、转向、制动外,还要会越障和过坑。月球车采取了主副摇臂加差动机构的悬架设计、六轮独立行进驱动、四轮独立转向的构型方案,如果单侧某一车轮越过200毫米高的障碍时,月球车能被动适应月面地形,保证月球车所有车轮均与月面接触。即使行进间某个轮子被卡住,其他独立驱动的车轮也能帮助月球车摆脱险境,继续工作。

  筛网车轮

  松软月壤不打滑下陷

  车轮是月球车的关键部位,805所胡震宇介绍说,“目前国内外探测器车轮主要有刚性车轮、弹性轮、变形轮和充气轮这几类,嫦娥三号月球车采用了抓地性能好、重量轻、编制工艺精湛的‘筛网轮’,事实证明,我们的轮子经受住了考验。

  月球车“筛网轮”由轮毂、钛合金编织筛网和耐磨的铝基复合材料棘爪等组成,直径300毫米,宽度150毫米,重量仅735克,比婴儿车的车轮还轻。

  相对于实体轮,筛网制作工艺非常复杂,其轮面的钛合金编织筛网是由0.6毫米的钛合金丝编织而成,而且每一个网孔均匀整齐。此外,筛网轮的棘爪也大有学问,它可以提高轮子的抓地能力,避免车轮在松软月壤环境下出现打滑和下陷的状况。晨报记者 韩娜

   网友热议

  37年后,月球不再遥远

  虽恰逢周末,但这阻止不了国外网友在社交网络上谈论“嫦娥落月”的热情。按发帖数量计算,嫦娥三号已迅速攀升为14日美国社交网站最热门话题之一。

  署名Astro0的网友写道:“快,出去看看月球,那儿来了个崭新的物体,闪闪发光!”一个叫“小行星行动”的美国民间组织“通报”说:“太阳翼已经展开。37年后,月球上首次有了活的探测器。” 

  署名马克·诺尔的网友说,他为嫦娥三号的成功着陆“兴奋得发抖”,“今天月球不再遥远!

  美国“搜寻外星文明研究所”卡尔·萨根中心的弗兰克·马尔希说:“用了37年才重返月球,想到这个就有点淡淡的悲伤。”       

  美国自1972年后就没再实施过月面软着陆,美国国内一直有人呼吁重返月球。署名西蒙·拉斯科夫斯基的美国医学研究者说:“中国(探测器)登上了月球,是该我们回去的时候了。

  据新华社

  ■玉兔踏月时间表

  14日

  21时11分    嫦娥三号成功着陆月球虹湾以东区域,随即按计划开展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各项准备工作。

  23时45分    地面人员向嫦娥三号发送指令,两器分离开始。嫦娥三号着陆器太阳翼展开,玉兔号巡视器立于着陆器顶部,展开太阳翼,伸出桅杆。

  15日

  3时10分    巡视器开始向转移机构缓慢移动。转移机构的主要部分是两根悬梯导轨。

  4时06分    巡视器移动到位,转移机构正常解锁,轻轻展开、降落,在着陆器与月面之间搭起了一架斜梯。巡视器沿着斜梯款步而下。

  4时35分    巡视器踏上月球,在月面印出一道深深的痕迹。着陆器监视相机完整记录下这一过程,并及时将成像数据传回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