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利益记心间 “三访三换”解疑难 ——巴中市公安局恩阳区分局周洪斌同志群众工作方法侧记
自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巴中市公安局恩阳区分局国保大队教导员周洪斌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和现实需要,推出“三访三换”工作方法,稳妥化解和处置多起城市建设中的矛盾纠纷,既保障了重点项目顺利进行,又维护了群众利益,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
深入走访,打基础。对发生在重点工程中的每起矛盾纠纷,他都坚持走访在前,了解根源,对症下药。因修建恩阳大道,需要葡萄种植园征收,饶正华等人以租赁合同未到期、要分取搬迁费用为由,阻止业主沈吉志对园区葡萄进行开挖,双方僵持不下,不服从村社干部、政府拆迁工作组的调解,工作一时陷入僵局,导致项目无法顺利推进。为确保工程顺利施工,周洪斌深入合作社土地承包户家中,详细倾听诉求,认真挖掘事情内部根源。经摸排梳理:有人抱怨曾被沈吉志妻子辱骂过,有人反映承包土地上的果木被砍伐未得到赔偿……这些小矛盾、小纠纷没有及时得到化解,导致群众心生怨气。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周洪斌耐心劝慰、协调,同时将上述情况上报党委政府,召开群众会,及时组织业主沈吉志夫妇与农户面对面沟通协调,终于化解了业主与村民之间的怨恨,为恩阳大道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
重点下访,解疑难。周洪斌对重点人员进行重点走访,了解现实困难和诉求。对其现实困难及合理诉求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全力解决;对无理诉求坚持教育与处罚“两手抓”,一手抓教育引导,号准脉搏,找到突破口,做通工作;一手抓依法处理,对拒不配合工作的,先期谈话,寻求理解支持,对存心捣乱的违法犯罪依法处理。
真情回访,促和谐。对已开工的建设项目,适时开展回访,了解现实状况和思想动态,及时协调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切实拉近警民距离,促进和谐,确保项目施工正常进行。针对恩阳大道建设项目,周洪斌在回访中了解到,飞凤村村委部分成员对征拆工作在认识上仍存误区,从而对一些群众产生了错误的引导。周洪斌即找到该村委干部拉家常、聊生产,对其进行 “号脉”,抓住其中庸、小集体主义强的性格特点,以了解项目建设情况的方式为他们讲解相关的法律法规,解开了他们的心结,成功的将一起群体性阻工堵路事件处置在萌芽状态。
换“位置”,把群众当“家人”。周洪斌长期坚持“情字在心中,万事好沟通”的群众工作理念。在工作中用真心、讲实情、说真话,在处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时,把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站在家人的角度为群众耐心细致地解释、讲道理,加强感情沟通,尽力解决合理诉求。2014年2月,恩阳镇麻石村村民谭强益对拆迁工作持强烈抵制态度,面对一位年老体衰、脾气火爆的退役老兵,周洪斌并没有简单的将他定义为“无理闹事人员”,而是把他当做自己的大哥,结合其当兵经历、新区建设的必要性和美好前景,先后8次到其家中采取谈心、拉家常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消除了他对公安机关的戒备心理、愤怒情绪,自觉配合拆迁组的工作。
换“立场”,把群众的诉求当“家事”。在工作中,他总是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做事情,及时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真正把群众的事情当作自家事办。飞凤村是恩阳区城区建设开发的核心关键区域,该村村民柯玲、王玉等40余人以征地拆迁土地补偿不到位、养老保险未解决等问题,连续两天围堵市重点项目施工工地。周洪斌把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当作自家事一样,主动向有关部门咨询政策和未兑现的原因,及时向村民反馈,一一解答提出的问题,多方做思想工作,平息了事态。
换“角度”,把群众工作当“家业”。周洪斌从事基层工作多年,经常与普通群众打交道,他始终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观念作为指导工作的准则,十几年如一日,把群众工作当自己的家业。在新区建设中,他先后走访群众800余人次,摸排梳理矛盾60余起,成功调解处置阻工堵路事件苗头20余起,处置群体性阻工事件6起,成功化解重点工程矛盾纠纷30余起,办理行政案件5起、刑事案件1起、行政拘留7人、刑事拘留1人,有力地维护了恩阳新区社会稳定,为重点项目的建设顺利推进做出了显著成绩。
(审核:祝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