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公墓信息化 他引入“互联网+墓园”模式

15.06.2015  18:55

人生无大事,唯生死系之。相对于生的喜悦,死带给人们的总是无尽悲伤,却又是不容回避的话题。多年来,我国致力于推进殡葬改革,从沿袭上千年传统殡葬到现代化殡葬,成效渐现。而在复杂的殡改背后,是这样一群人默默的付出,尽最大努力给予逝者最后的尊严,他们是殡葬行业带头人、一代殡仪“宗师”、80后的“守墓人”……

6月8日起,成都市民政局联合四川在线推出基层殡葬职工、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先进典型人物系列专访,走近这样一群有着特殊使命的人。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钟帆 实习生 付策民)从一名计算机老师转型成为公墓管理系统设计者,冯星卜将长松寺公墓带向“互联网+”模式,给这项沿袭千年的传统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十余年时间,冯星卜让长松寺公墓“每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如今,长松寺公墓已实现了墓园的电脑划区管理、平板电脑选墓位以及园区wifi全覆盖……

设计第一套公墓管理系统 解决墓位重复售卖的尴尬

在成都众多公墓中,长松寺公墓总是有着不断创新的精神和勇气。长松寺公墓副总经理吴远奎介绍,在他和总经理李崇禄接手墓园后,除了改造园区外观外,最改变的即是让冯星卜将互联网带入了墓园。

那是李崇禄和吴远奎刚接手墓园的前几年,他们发现除了园区外观过于成就外,墓园的管理也问题颇多,最突出的状况便是——手工纪录出现疏漏导致墓位重复售卖,“当初手工纪录的本子都有好厚一摞,根本翻不过来,所以常常会出现这种尴尬的状况。”吴远奎说,不仅园区内的情况如此,各销售点也时常出现同时下单的状况。

直到2000年左右,互联网逐渐走进了普通老百姓的视野。吴远奎发现或许电脑能代替手工纪录,于是他们便找到了当时正在学校当计算机老师的冯星卜。终于在2001年,受到机票购买系统的启迪,冯星卜设计出了第一套公墓管理系统,初步解决了销售和财务票据统计的问题。

将互联网引入墓园 实现碑文标准化降低错误率

一个问题解决了,又凸显了更多的问题。当时的长松寺公墓由于地理位置较偏僻,没办法接入网络,墓碑碑文出错频率较高、逝者的遗像也偶尔丢失的问题仍得不到解决。

其实,当时的长松寺公墓在销售方面也算下了大功夫。吴远奎介绍,园区当时还有一名特殊的司机,专门负责每日下班时将销售点的订单和相关碑文、遗像扫描件刻入软盘,带回园区,“但最初定墓位的家属都是手写碑文,然后抄送回园区,碑文也是手工刻的,有些字迹潦草的认不出来,就会很容易碑文刻错。”吴远奎说,遗像虽是扫描,也偶尔出现丢失扫描件的状况。

直到在冯星卜的帮助下,为墓园接入两个modem,终于实现了拨号联网。即便半小时才能上传一张逝者遗像,但终于结束了人工送软盘的阶段。不仅如此,互联网也改变了墓碑的制作,“以往总是师傅手工做,一个碑最短也需要2、3天,并且几乎没办法刻遗像;联网后,我们都打包传到福建一个厂家定制,几乎10分钟左右就搞定了。” 吴远奎说。

今年开起网店尝试网络销售 未来规划实现墓园GPS定位

电脑和互联网带给公墓的变化是巨大的,如今冯星卜设计的公墓管理系统不仅在长松寺公墓使用,还卖给了省内其他一些公墓使用。

这些年,该公墓管理系统不断升级,也带动着长松寺公墓内部管理的标准化,“不仅仅是销售和财务票据统计,现在还设置了工作表和逝者家属反馈信息,能够更好的进行售后追踪。” 冯星卜说,不止如此,他还根据政府行政区划管理理念,实现墓园划区域管理,从而实现平板电脑售卖墓位,“当他们(园区工作人员)带着逝者家属去查看墓位时,选中后点击订购就会让这个墓位自动关闭,这样便不会出现重复订购的状况。

今年,紧跟时代,冯星卜还帮助长松寺公墓开起了网店,“算是尝试吧,但初步设置全款支付。”冯星卜笑了笑,在他得规划中,下一步希望实现园区的GPS定位,解决家属找不到墓位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