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托底“生猪寄养”有搞头

28.04.2015  10:56

  去年以来生猪市场疲软,“养猪不赚钱”几乎成了养殖户口头禅。究其原因,主要在三个方面:购买仔猪、饲料的成本高;生猪价格波动大,市场风险高;一旦遇到疫情或病死,损失则更大。然而在泸县,这种定论却因 “生猪寄养”模式的引进而悄然改变。

  4月23日,记者跟随泸县畜牧局生猪科技特派员黄家启来到玄滩镇易湾村生猪寄养户刘清达养殖场。饲养员尹丛芬正在给猪投放饲料。“天气热了,要拉遮阳网,要开风电扇,要每天打扫清洁卫生。”黄家启察看生猪生长情况后叮嘱道,“硬是要按规程来做,公司赚得多了,给你的报酬才会更多。

  刘清达是新发展的生猪寄养户,于2014年11月27日领养498头生猪,目前存栏459头,到月底就可以出栏了。

  尝试——

  生猪寄养公司托底规避风险

  “这种新模式名为生猪寄养,由泸县人民政府倡导,引进四川巨星集团具体实施。”黄家启介绍说,寄养农户按县畜牧局的标准建好圈舍,与公司签订寄养协议并向公司递交一定量的合作保证金后,公司便将仔猪、饲料免费送上门,并随时做好后期服务工作,待生猪出栏时,公司再上门收猪,公司根据合同向寄养户支付劳务费;如果成活率及饲料节约量达到了公司的相应奖励标准,寄养户还可另外得到奖励。

  “生猪寄养模式,其实也是逼出来的。”黄家启深有感触地说,泸县是生猪养殖大县,由于近年生猪市场疲软,不少养殖场选择退出,前期投资打了水漂,闲置养猪场比较多。为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也为了探索,县上提出了这种模式。

  4月23日,泸县玄滩合力养殖场内,三名饲养员正忙碌着,两批次750头猪正在进食。“下个月就要出栏一批。”饲养员肖勇介绍说,4月4日出栏了382头,公司总共支付了57682元报酬,每头生猪151元。

  “这不是收益最好的。”肖勇向笔者提供了结算清单:2014年6月28日领养350头仔猪,2014年11月19日出售324头,头均报酬164.03元,141天就获得了38136元的收益。“除去水电、人工工资开支,每头猪有60元的纯收益。”肖勇说,“由于我养的猪的成活率高,加上为公司节约了饲料,公司还另外给了我奖励。前后只有140多天,获得34700多元劳务费收入。

  受益农户王泽钦说,平时若遇到什么问题,公司技术员都是随叫随到。他的饲养日记显示,养这一批猪,公司人员前后来了8次,注射了2次疫苗。

  2014年,泸县成功发展寄养户30户,户均效益在每头77元至164元之间。

  扩张——

  签订大单新建养殖场有补助

  有了2014年的成功试点,提振了养殖户和企业的信心。今年1月23日,泸县人民政府与四川巨星集团“30万头优质生猪、100万只肉鸡产业化项目”签约仪式在成都举行。

  根据协议要求:公司采取寄养模式带动农户养猪,5年内通过寄养、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农户必须达到300户。其中,2015年,巨星集团2015年投资8800万元,建设父母代PIC种猪场1个,发展存栏300头以上、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生猪寄养场60户。

  “新建圈舍政府有项目补贴,农户投资不大。”黄家启介绍,新建一个批次出栏350头的养殖场总投资19万元,其中建设猪舍、隔离舍、生猪辅助用房投资12.5万元;建设沼气池、沼液池投资1.5万元;养猪的主要设施需要1.5万元;寄养保证金3.5万元。除去项目补贴10万元,农户只需资金9万元。而自养一批同等规模的生猪所需资金59.5万元,其中,圈舍固定投资12.5万元,主要设施1.5万元,饲料、购猪(每头1300元)约45.5万元。两相对照,寄养比自养少投资50.5万元。

  “投资回报高。”黄家启介绍说,寄养模式年出栏2.2批次,可出栏肥猪770头,头均报酬130元计算,年可获利10万元,除水、电、易损品费1.55万元(每头20元),获劳务收入8.45万元,投资收益率94%,而自养年出栏770头,头均获利200元,收益15.4万元,投资收益率为26%,寄养模式投资收益率比自养模式高68个百分点。

  目前,今年全县已经新发展18户,存栏9100多头,出栏3100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