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公务员跳槽:正常流动不必大惊小怪 2015-03-30 11:09    来源: 北京青年报

30.03.2015  13:34
对于节后出现的公务员跳槽现象,不少人认为这是正常的人力资源流动。之前公务员职业稳定得不正常,现在有了正常的流动,社会也不必大惊小怪。对于在理性认识中权衡取舍,选择跳槽,也无可厚非,也无需过分解读。

公务员跳槽

    节后离职潮中,哪个行业人群最活跃?日前智联招聘发布调查报告,跨行业跳槽最活跃的是公务员,同比去年增加超过三成,令不少人感到惊诧。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公考热高烧不退。现在,公务员跳槽居然比去年增加了三成,这仿佛经历了“冰火两重天”?不过,公务员的一冷一热变化提醒人们,对于公务员职业也要理性看。很多时候,社会对公务员职业的认识来源于谣传和想象,所谓“每年有大量灰色收入,每天喝茶看报打发时间”,未免有失偏颇。的确,有少数害群之马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人们对公务员的认识,而且这种刻板的偏见还因为权力不透明等因素不断被强化,于是误解越来越深。事实上,公务员职业并没有那么光鲜,尤其是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公务员的职业属性逐渐回归服务的本位。一些地方的公务员工资单被晒出后,很多人惊讶于“原来公务员并非都拿高薪”。

    当然,对公务员有了全面的认识后,“”与“”都值得鼓励。乐意为人民服务的人,选择做公务员实现人生价值,也值得点赞。对于在理性认识中权衡取舍,选择跳槽,也无可厚非,也无需过分解读。

    对于公务员跳槽的现象,笔者认为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人力资源流动,公务员们既不需要矫情地诉说职业辛苦,外界也不需要对公务员的“跳槽潮”进行妖魔化解读。

    十八大以来,随着八项规定的实施与反腐工作的开展,福利和公款吃喝等都在减少,这种变化必然会让许多公务员产生落差感。但恐怕这远远不足以构成公务员辞职的充分理由。笔者认为,除此之外,还有以下三个原因导致了年轻公务员将辞职之说付诸实施:一、寻租空间被大大压缩,即获取不正当收入的危险系数已大大增加;二、社保方面已经趋同化,之前公务员不缴社保的现实将随着养老双轨制被打破而得到改变,这让公务员没有了更多的优越性;三、整个社会对于公务员这一职业的定位更加准确,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一个人没有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心态,那么,他也将不能成为合格的公务员。

    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强调让“有权者不再任性”,2015年,除了继续进行“断腕式”的简政放权之外,权力清单制度也将实施。此外,简政放权的改革将着力在省级以下政府层面展开,更多的基层公务员也将失去仅有的权力。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剥离了特权才是对公务员的最好保护;剥离了特权,公务员才更像是社会中的正常人。

    公务员,从来不应该成为社会中都在追逐的“最好职业”。无论公务员的职位有多高、手中的权力有多大,都不应该是公务员考试热的理由。相反,公务员应该和社会上其他职业一样,没人请吃喝、公款不能乱花、收入公平、按劳分配。除此之外,还应该是有进有出,也应该在整个社会的就业和择业环境中,出现符合规律的正常的人才流动。

    之前公务员职业稳定得不正常,现在有了正常的流动,社会也不必大惊小怪。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分析,公务员“跳槽潮”只是对于需求价值得不到满足的正常反应。同时,人和所有的植物一样,都必须要趋向阳光、水和肥料这样的优质资源。如果公务员们一门心思地谋求在体制内得到各种欲望的满足,这样的现实才更可怕。

    去年年底,中央审议通过了建立基层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这为基层公务员解决了起码的职业上升通道问题。同时,新一轮的公务员加薪方案据了解正在酝酿过程中。公务员群体的待遇、晋升问题,也正在纳入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之中。将公务员这个“铁饭碗”放在整个社会之中,仍然是优越性十足的好职业。与每年火热的公务员考试热相比,公务员辞职的仍然是少数案例。公务员“辞职潮”,还远远没有达到值得担忧的地步。 (综合自北京青年报、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