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风新常态:公共场所禁烟 四川团房间小而质朴

04.03.2015  16:00

  四川代表团的驻地,在国谊宾馆。宾馆据说由招待所更名而来,房间小而质朴。规模虽不大,却成了四川与贵州两个代表团共同的驻地。

  全国人大代表、雅安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张德明,是个拿手术刀的人,观察细致。到了驻地,他发现,没有欢迎仪式,没有悬挂横幅,房间内没有鲜花——去年其实也没鲜花,驻地酒店每天用环保纸折些花放在床上——这次干脆连这也取消了。

  洗漱用品也不是一次性的,提供的牙刷、牙膏、透明皂、香皂等套装足够用上十几天。四川代表团的全体会议会场内,也不见摆放鲜花和绿植。

  两会节俭之风升级,会风也有新变化,比如公共场所禁烟。对于全国人大代表、甘孜州九龙县烟袋乡毛菇厂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富来说,他要适应这个“新常态”:不在会场、餐厅等公共场所吸烟。一个老烟民,要为全民健康树立“新形象”。

  代表、委员都面临考验:大会要求不做一般性表态或与大会议题无关的发言,这意味着,话一出口就要体现出参政议政的水平。

  他们如何精心准备?3日上午,记者敲开了几位代表的房门,伏案修改议案、建议,几乎是他们共同的状态。

  全国人大代表、乐山市政府副市长徐建群手中,有10份材料,有为乐山旅游改革试点呼吁的,有为攀西钒钛资源开发呐喊的,建议内容并不局限在乐山。但不是所有建议都会提交大会,她说,一定要保证质量。

  在张德明看来,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建议,就像做一台手术,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保障。记者看了他的建议清单,总共有11条,10条涉及医疗改革,1条关乎养老。他的建议全是利用周末和节假日调研完成的,去年国庆黄金周和今年春节,他泡在了基层医疗机构和养老院。他说,要把收集来的意见、建议,全部提交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