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调价关键在优化资源配置

14.10.2014  13:29

    如果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那么公交系统就是城市的血脉。涨价不是根本目的,更重要的是以涨价为手段,做好公共交通服务。这要有更精细化的制度和更专业化的技术。

    今年夏天,北京曾公开征求意见,想听听大家对公交地铁价格怎么讲,随之公布了公交地铁的开销、收入等数字,以便让人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13日,北京公布公交地铁价格听证方案,虽然知道“靴子”肯定要掉下来,但还是传来不少讨论的声音。

    细看公交地铁调价的这两套方案,涨价应是定局,只是用什么“姿势”的问题。这一政策的初衷可以理解。凡是在高峰期间挤过地铁者,或许都有感觉,人多、拥挤,不舒服不说,万一出个小事故怎么办?前段时间,地铁国贸站就曾发生乘客纠纷,引发一场虚惊。另一方面,按照北京市发改委公布的数据,2013年北京市地铁收入32亿多,支出却有66亿多,如果适当涨价,这两个数字之间的缺口可能会小一些吧。

    从这样的全局性考虑,公众或许可以理解。不过,城市管理者同样要做好应对涨价“负效应”的准备。作为城市最基本的交通方式,公交地铁涨价的影响,绝不仅止于一张交通卡。就像一个生态系统,如果最基础的植物改变了,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甚至食腐动物,也会跟着变。一旦公交地铁性价比下降,更多人重新选择打车或者私家车出行,会不会给整个城市的交通系统带来压力?这也是制订方案或进行听证时应考虑的问题。

    不仅是宏观上的。正如很多网友所提出,就算地铁公交涨价了,那些每天需要挤地铁、坐公交的上班族,还是别无选择。

    虽然挤压了一些非刚性需求,让乘车环境可能变好一些,但对于这部分有刚性需求的人而言,其实还是或多或少增加了负担。涨价之后,如何保证这部分人群的权益,与整体公交运营的安全、顺畅,同样重要。本次听证会方案对此也有考虑,比如,儿童免票身高由1.2米提高至1.3米、推出低峰优惠票价等。这样的规定越细致周到,越有利于市民的权益保障。

    北京地铁,近些年已经越修越长,这意味着它在公共交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是到考虑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功能区分的时候了。从当前的价格调整方案看,公交起步里程是5公里或10公里,要远远大于地铁的3公里或6公里。这背后的调节目标其实是,让公交车分流更多短途乘客,把地铁让给出行距离较长的人。这样的布局,无疑有利于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涨价不是根本目的,更重要的是以涨价为手段,做好公共交通服务。这要有更精细化的制度和更专业化的技术。比如,地铁和公交是不是可以联动,是不是可以采用错峰票价制?其实,运营多年,地铁的闸机、公交的卡机,都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大数据”时代,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数据,进行更合理、更有效的资源配置。

    如果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那么公交系统就是城市的血脉。希望北京公交的价格调整,能通血脉、顺心气,让整个城市魅力四射、活力焕发。(舒天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