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卡余额月底清零引市民抱怨 成都公交称暂时无法改变

08.11.2013  19:20

毕传国绘

便民与惠民 如何能两全

在成都,公交卡有“次卡”的种类,刷卡时可以享受五折优惠。但是当地一些民众却对这样的优惠又爱又恨,爱的是折扣,恨的是“月底清零”的规定。

近日,就有网友在人民网给成都市市长葛红林留言,吐槽成都公交卡的“充值当月有效”。一种,怕充值被“”就省着存,将近月底余额用完后,就用一次充一次,极为繁琐;另一种,嫌麻烦一次就多充一些钱,结果到了月底没花完,就白给了公交集团。

这种不舒适的使用体验,成都市公交集团也知道,但它的官方回应却是:取消公交卡充值当月有效的建议“暂时实现不了”。

实现不了?是技术的问题,还是制度的障碍?都不是,说到底是经费的问题。据成都公交集团介绍,由于“次卡”不仅可以享受较大的折扣,还可以有换乘免费的优惠,因此不是收入主体,反而是那些零散购买的全价票或者折扣幅度较小的票,收入占到集团营收的七成。

如果公交集团不在使用期限上卡一道,零票的销量就会大为减少,公交集团将会遭受巨大的损失,也会给政府带来极大的财政补贴压力。这样一想,“暂时不能取消”的答案似乎变得可以理解。

惠民之举,却成不了便民之策。其中的尴尬,成都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副主任涂智解释道,公交惠民也需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将规模控制在公交服务软硬件承载能力和财政支撑能力范围内。

公共服务的提供是有成本的,这在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戴宾看来是常识,“这种成本费用主要是靠政府的公共收益来支付的。”余额当月作废的规定,是公交集团出于成本核算而制定的政策,如果民众无法忍受这个规定所带来的繁琐,可以选择长期有效但折扣幅度较小的其他卡种,“毕竟‘次卡’是一种五折优惠的特殊服务产品。

成都公交集团的理由,在一些专家看来似乎站不住脚,“当月有效”改为“长期有效”,必然会产生亏空吗?

实际上,有些流动人口多的城市选择‘长期有效’政策在经济上可能会更为有利。”中国社科院社会责任与公共服务研究室主任钟宏武有着不一样的视野。因为“长期有效”,所以办卡成本会更低,更多的流动人口会选择办理公交卡。而他们离开时考虑到以后会再次使用或者嫌退费麻烦等因素,并不会注销公交卡,就给这个城市留下一个不小的资金池。

群众总希望享受更优惠的公共服务,但基础是经济账能算得过来。成都公交集团有现实的财政压力,所以未能做到尽善尽美也可以理解。

网民 木易32郎

坐公交有折扣诚然很好,但过期作废的规定,让充值成为技术活、麻烦事。过期就作废,是不是有强制消费的嫌疑?建议政府还是从便民又惠民的角度做些改变。

成都市民 黄女士

《 人民日报 》(2013年11月08日 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