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覆盖 前锋争当摘帽标杆
□兰林前 记者 吴平
“老宅是70年代修的土坯房,小雨小漏,大雨大漏。”9月28日,广安市前锋区桂兴镇双村村70多岁的村民熊文武告诉记者,如今他们暂时住在豪猪养殖专合社的办公用房里,11月底之前,就能免费住进集中安置点的新房。
华蓥山下的前锋区是老旱山区,工农业发展不平衡,生态欠账多。该区扶贫移民局相关负责人说,要率先脱贫摘帽,争当全省标杆,前锋既要解决当下最迫切的需求,也要有长远谋略。
因需制宜 一村一重点
桂兴镇位于华蓥山采煤沉陷区,有28个地质灾害点,易地扶贫搬迁的任务重,涉及群众多。住在半山腰的熊文武老两口,以及因病致贫的阳仿书一家,离采石厂较近,住的是危房,地势又偏远,建基础设施配套难,又拿不出钱来搬迁。
“幸福美丽新村项目的建设标准高,村民自筹部分相对多一些,不适合建档立卡贫困户。”双村村村支书何先文介绍,以前,村里每年都用办公经费帮住危房的贫困户维修加固,否则早就没法住人了,但是小修小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现在好了,乘着脱贫攻坚的东风,由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兜底,我们终于可以啃下这块老大难的‘硬骨头’!”
记者在龙塘街道黄锋村走了一圈,几乎看不到在树杈上乱搭乱挂衣物的现象。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村民们都在自家屋檐下挂起了晾衣杆,有塑料的,有钢的,还有用自己削的木头或竹子做的。“龙塘街道经济发展和住房条件的基础较好,脱贫攻坚的发力点在于村容村貌的打造。”龙塘街道办副主任蒋佩峰说,以前,很多村民不区分人畜活动范围,把厕所建在猪圈旁,鸡鸭常在屋里乱窜,阴沟里的死水又常年滋生蚊虫。环境卫生条件差,整个村子的发展也很受影响。
“现在,厕所里安装了冲水箱,餐厨垃圾、生活废水通过管道排入猪圈化粪池,带纱窗的碗橱隔绝了蚊蝇,吃喝的食物放入橱柜而不再就地摆放……”蒋佩峰说,村民们的生活习惯越来越好了。
除了打造好的村居环境,还要移风易俗。“通过开展好家庭、好婆婆、好儿媳等评选,树立了榜样,大家的私心少了,为集体考虑得更多了。”村民蒋俊如此评价。
全面覆盖 巩固提升
“去年以前,都是给多少钱办多少事。比如去年实施扶贫项目的贫困村有20个,资金有2340万元,平均一个村100万元多一点,大多用于修建通村通组公路、蓄水池等基础设施,再适度扶持贫困户养鸡鸭、牛羊,栽花椒、核桃。但是对照贫困村、贫困户退出标准,差距仍然不小,尤其是村集体经济这块,很多还没着落。省、市督导组来调研,心里还真没底。”该区扶贫移民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今年开始,前锋区扶贫工作从资金投入到工作措施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今年,该区区本级财政投入达1.4亿元,占全区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与省市资金整合后,今年实施扶贫项目的18个村,每个村的项目资金达到700万元—2000万元,发展起来更有力,脱贫效果更明显。“现在,我们可以很有底气地说,督导组来了随便看!”
在整体推进2016年贫困村扶贫项目的同时,前锋区还将2014年、2015年的33个已实施扶贫项目的贫困村纳入集中攻坚,并提前启动了2017年、2018年计划退出贫困村的扶贫工作,确保今年年底实现50个村达到贫困退出标准。
“以前,可能或多或少存在选点打造的问题,现在则完全改变思路,同步兼顾、统筹推进、全面开花。”该区扶贫移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每个贫困村都有一项主导产业、一个文化院坝;通村路以前是有了就行,现在却是按4.5米宽的油化路标准进行拓宽或新建;11月底前,暂无卫生室的91个行政村都将拥有配备一新的卫生室。“不仅要实现顺利摘帽,还要竖起具体的、受到村民欢迎的标杆,争当全省脱贫摘帽的标杆。”
双村村第一书记赵德杰是一名山东籍的80后青年,第一次到双村村,泥路粘住了鞋底,他连腿都很难抬起来。如今,两年过去了,村里山坡上栽满了青脆李,圈舍里则养着豪猪、黑山羊,还有一个在养冷水鱼的同时,开展垂钓、餐饮等项目的渔家乐正在打造。“现在真的舍不得走了,这两年看着村子一点点改变,我心里很有成就感。对双村村的村民来说,这些都只是开始。”说这句话时,赵德杰眼中流露出对未来的期待。
记者手记
盼春风化雨滋润贫困户
百企帮百村,发展现代农业基地13万亩;今年1—7月,全区脱贫人口人均收入4829元;11月底前,782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入住新房……从以前的选点打造到现在的同步兼顾、统筹推进,广安市前锋区不光要率先在全省实现脱贫摘帽,而且还要争当全省脱贫摘帽的标杆。
在提升贫困户居住环境的工作中,很多地方都面临硬件易改,软件难配套的问题。移风易俗是春风化雨,细水长流的工作。欣喜的是,当地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每个村子不仅配备了文化院坝,还开展了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期待在争发展、争先进的氛围下,前锋能切实提高贫困户的精神面貌和能力素质,将扶贫外力转化为贫困户脱贫奔康、积极生活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