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四川全面深化改革起步 踏出鲜明“四川节奏”

19.01.2015  14:01

2014年四川省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综述

    时间回到2014年2月12日,春天的脚步刚刚开始,温江苗木商郭朝建作为全省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首个吃螃蟹”的人,获得一笔62万元的贷款。

    7月,火热季节,攀枝花丰源矿业公司财务部长徐英内心却降到“冰点”。银根紧缩和市场萎靡,企业命悬一线。最终让他们起死回生的是一项名为“过桥贷”的金融创新。

    同样在夏天,彭山县悦园农业的杨艳艳一度对着地里的15万斤秋葵欲哭无泪。最终,她在“万企出国门”活动中迎来转机,第一次出国门,就拿到6000万元人民币订单。

    9月,收获时节。遂宁市鼎洪物流公司负责人陈诚拿到全省首张“先照后证”营业执照,公司提前一个多月营业。

    12月,严冬逼近。盐业体制已在悄然变化,破除食盐专营体制,四川多地企业蓄势待发。

    从春到冬,从攀西河谷到成都平原,从乡村到城市,微观个体的否泰更替,宏观经济的危机折转背后,改革开放的时代主题汹涌激荡。

    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的起步之年,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之年,我省高举改革开放旗帜,既着眼当前,又谋划长远,既全面贯彻中央精神,又充分结合四川实际,既全面深化改革,又实施充分开放,打出组合拳,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聚集起强大动力与活力。

     建好“两本台账”,区别“三类情况”,实施“三大行动”,蹄疾而步稳的“四川节奏

    就在郭朝建笑眯眯“数票子”的前两天,2014年2月10日,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

    一前一后,看似不相关的两个事件,内在却暗合着时代的逻辑:国家民族的宏大叙事,从来不只停留在“肉食者谋之”的抽象层面,普通百姓的衣食冷暖,欢喜忧伤,更是国家政策取向的应有之义。

    改革的冲锋号一经吹响,前行的脚步就无法阻挡。从春天到冬天,短短十个月时间,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先后出台、审议通过28个专项方案(意见),涵盖行政审批、国企国资、农业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等多个领域。加上一些部门出台的改革方案,全年各类改革方案接近40个,平均每个月有超过三个改革方案出台。

    如何避免忙中出错、违规抢跑的情况?《决定》明确,要按照中央“正确、准确、有序、协调”推进要求,区别“近期推进”、“先期试点”和“深入研究”三类情况,研究制定2014年四川全面深化改革的《工作要点》,细化当年改革重点任务。

    在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放着“两本台账”:《2014年改革工作台账》和《中共四川省委十届四次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4年-2020年)》。两本台账,既着眼当前,又布局长远,尤其是后者,在全国来说都是一大创新。

    全面深化改革,不能停留在纸上。去年10月20日开始,省委改革办抽调力量组成四个评估小组,分赴全省各地和省级各部门,对省委已通过的20个专项方案推进落实情况进行调研评估,将各市州改革工作纳入省委目标绩效考核,在150分总分中占10分的权重。

    对身处内陆的四川而言,对内靠改革,对外靠开放,开放也是改革。2014年,地处西部内陆的四川勇于探索,8月,率先出台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的方案,明确成都市部分区域将从四个方面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推进投资、金融、贸易便利化等领域的改革试点;

    同一时间,成都海关将上海自贸试验区推出14项可复制、可推广的监管服务政策中的8项政策移植到四川。12月1日,四川纳入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

    一手改体制,一手搭平台。年初,启幕“惠民购物全川行动”、“万企出国门”、“川货全国行”市场拓展“三大活动”;4月,开展“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活动;年中,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分别率团前往欧洲及日韩新考察访问,在全球刮起“四川旋风”;秋天,组织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产业链专题招商活动,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绵阳)科博会、第十五届西博会……贯穿全年的高端会议、高层促进活动,引进来,走出去,不仅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也在倒逼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

    缓急并重,内外兼顾,张弛有度,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起步之年,我省行动蹄疾而步稳,踏出鲜明的“四川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