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新征程——四川代表团开放日现场实录

09.03.2016  12:18

  3月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在驻地举行第五次全体会议。本次会议向中外媒体开放。

  作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省,四川改革发展步履坚定、稳健,亮点纷呈,正踏上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的新征程,良好的发展态势吸引中外媒体关注。上午8点刚过,国内外媒体记者就陆续进入会场,到媒体提问采访环节时,已有82家中外媒体共154名记者到会采访。“四川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如何从大省向‘强省’跨越,我们十分关心。”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的记者一来就占据记者席中的有利位置,希望能获得提问机会。新华社还把新媒体“移动工作站”搬到现场,实时传播答问讯息,及时传递四川改革发展好声音。

  “地震灾区恢复重建进展如何?又取得了哪些成效和经验?”“脱贫攻坚有些什么好办法?”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的记者关心四川灾区重建和民生保障情况,一落座就仔细翻阅起相关材料。

  来自德国法兰克福汇报、香港大公报等媒体的记者则对四川如何抢抓“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机遇、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等十分关心,他们都早早来到会场,坐到最前排等待提问。

  上午11时,会议进入第二环节:媒体提问采访。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记者们聚焦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脱贫攻坚实施情况、成都创新发展、大小凉山彝区发展、融入“一带一路”、反腐倡廉和作风建设等争相提问,记者的提问直奔主题、直面问题,带着疑问更带着关心,王东明、尹力、唐良智、林书成、唐利民等代表坦言畅谈。

  王东明谈全面创新改革:通过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

  人民日报记者:很荣幸得到今天的第一个提问机会。四川被列入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是西部地区唯一的省份,想请王东明书记介绍下有关情况和下一步打算。

  王东明代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四川代表团团长):去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四川被列为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之一,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央赋予四川最重大的改革试验任务,也是四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增长动能所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之一。

  四川之所以被中央列入试验区域,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四川在全国和我国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地位。从区位优势看,四川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是国家内陆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依托,是重要的支撑。从经济实力看,去年我省地区生产总值登上3万亿元台阶、由全国第8位上升到第6位,还有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包括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支出规模、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等,在西部地区十二个省份的总和中,一般都是占五分之一,有的甚至是四分之一左右。可以说,四川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省;从科技教育优势看,四川有高等院校109所,每年大学毕业生都超过30万人,去年达到38万人,有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17个、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8个、两院院士61名、专业技术人员287万余人。另一方面,近几年,四川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牢固树立“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的理念,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全省“三大发展战略”之一来强力推进,特别是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成长型产业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去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超过1.5万亿元、增长25%。电子信息等一些重要产业增长强劲,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已经位居全国第5位,全球50%的笔记本电脑芯片是在四川封装、测试的,全球50%的苹果平板电脑是“四川造”。还有一个重要情况,去年四川已经成为我国第一个“全光网省”。

  目前,全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也在蓬勃兴起,现在各类孵化器已经有500多家,新增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超过1.3万户。

  中央把四川列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后,我们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很快抓紧编制形成了《四川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目前已经上报国务院,并征求了相关部委的意见,得到了普遍认同。与此同时,我们召开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作出全面动员部署。

  下一步,我们将着重抓好5个方面工作。一是以成德绵地区为重点开展先行先试,带动全省各地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二是着力打通科技与经济融合通道,推动科技成果迅速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三是构建多层次、全要素的创新平台。在区域创新平台方面,重点是推动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绵阳科技城等各类国家级改革创新试验区和众多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建设;在科技创新平台方面,重点是推进一批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在国际合作平台方面,重点是加快推进中韩创新创业园、中法成都生态园、中法农业科技园、新川创新科技园等国际合作园区建设。四是做好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推动军民两个方面的优势资源相互转化。我们已经与许多中央军工企业达成全面合作或专项合作协议,一批重大项目正在陆续落地。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推进航天产业园、通用航空产业园、信息安全产业园、军工电子产业园等建设。五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深化知识产权制度、收益分配制度和成果转化制度改革,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激发各类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充分发挥好企业主体作用,继续抓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等。

  总之,我们就是要通过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实现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新的动力引擎进一步形成,加快推进四川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

  王东明谈反腐败是否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反腐倡廉增加正能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日报记者:我有一个问题想问王东明书记。现在社会上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反腐败可能影响招商引资、影响地方经济发展。不知道四川有没有这方面的情况,对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王东明:反腐败斗争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从严管党治党,以上率下加强作风建设,持续用力纠正四风,重拳出击惩贪治腐。应该说,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解决了很多问题,党风政风社会风气为之一新,赢得了党心民心。

  在这种大背景下,四川全面推进从严管党治党,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四川也是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要战场。特别是周永康长期插手四川事务造成恶劣影响,政治生态前些年出了很多问题,这几年干部队伍集中爆发出一些违法违纪案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持续用力正风肃纪,旗帜鲜明惩治腐败,坚决有力刷新吏治,取得了明显成效。比如,对周永康案件和其他一些大案涉及四川干部的问题线索逐一进行了核查,依法依纪进行严肃认真处理,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肃清了影响。现在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态已经总体形成。

  具体来说,一是从政环境变好了,破潜规则、立明规矩,对过去那些架天线、跑关系、抱大树、攀高枝等问题进行坚决整治,重党性、重品行、重公认、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已经鲜明地树立起来了,上下级之间、同志之间关系可以说是清清爽爽。二是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普遍得到了提升,通过进行思想理论教育、先进典型教育、反面典型警示教育、法纪教育,特别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四个意识”普遍得到增强,全省上下、各级党的组织都能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干部的作风有了很大改进,特别是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大家的作风更严更实了。虽然这几年四川天灾人祸不断,但是各级干部始终保持了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状态。四是制度笼子扎得更紧了,查办案件是为了达到不敢腐的震慑遏制,制度建设是扎紧笼子、形成不能腐的制度机制,再加上前面讲的思想教育、解决“总开关”问题,形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把道德高线和纪律底线都鲜明地树立起来。在制度方面,我们分析了这些案件的特点,锁定了腐败易发多发的10个领域,比如招投标、财政资金的使用等,有针对性地建章立制,取得了明显成效,就是要减少各级政府、干部的自由裁量权,同时加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五是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在提升,全面从严管党治党、惩治腐败赢得了党心民心,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去年我们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受理群众的举报案件出现明显下降,这是十八大以来的首次下降,降幅达到11%,其中很重要的是,举报控告类信件下降了30%以上。这很能说明问题,说明反腐败取得了成效,干部队伍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我们说,良好政治生态总体形成并不是一句空话,这些方面的表现都可以证明。

  这位记者谈到,反腐败是不是影响了经济发展,我也注意到这个问题在不少地方都有议论,包括在四川也曾经有过这方面的担忧。但是从实践来看,我们可以肯定地回答,有影响、但是正面积极的影响。良好政治生态形成、反腐倡廉建设,净化了风气,扶正祛邪、激浊扬清,有利于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实践证明,四川的经济没有垮下来,而是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从经济实力看,刚才大家都谈到了,去年经济总量登上3万亿元台阶,一些主要指标都很好。从民生改善看,城乡居民的收入分别比2012年增长29%、46%;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750万下降到去年底的380万,贫困发生率从11.5%下降到5.8%。这几年,我们持续推进民生改善,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每年用于民生的比重都达到65%左右。从基础设施看,我省的铁路、高速公路、水利、民航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在全国位居前列。其中,铁路运营里程新增1000多公里,高速公路增加了1600多公里,天府国际机场获批立项,一些中等城市的机场也建成投入运行,现在甘孜、阿坝都有两个机场。可以说,四川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出川大通道由15条增加到27条。从招商引资看,这些年,我们组织了一系列重大的投资促进活动,有的是直接招商引资,有的是各类论坛、展览活动,虚事实做,包括世界华商大会、财富全球论坛、中国西部国际投资大会、央企入川、民企入川、港澳企业四川行、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世界旅游博览会、酒博会、农博会等一系列活动。这3年,签订的3000万元投资以上的项目总金额已经达到4.3万亿元,履约率、投资到位率都比较高,实际到位的国内省外资金每年都在8500亿元以上,在四川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已经达到299户。最近,春节刚过,我们又马上举行了川商返乡发展大会,这个活动又签了1500多亿元。

  这些事实有力地证明,反腐倡廉建设不仅没有拖累经济社会发展,而是增加了正能量,进一步调动了各级干部积极性创造性,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地发展。

  当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长期的,用总书记的话讲“永远在路上”。我们还是要继续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同时针对干部队伍中不同时期出现的新的情况,比如说现在大家比较关注的不作为、乱作为、不善为等等,有针对性地去解决。我们对四川未来的发展是充满信心的。

  尹力谈脱贫攻坚:立下军令状,不摘“穷帽”就摘“官帽

  法兰克福汇报记者:长期以来外界十分关注扶贫资金使用不透明和使用效果缺少评估的问题。请问,新一轮扶贫工作中,四川政府如何确保每一分钱都物尽其用?

  尹力代表(省委副书记、省长、四川代表团副团长):感谢外国记者朋友关心四川的扶贫工作。借此机会,我介绍下四川推进精准脱贫工作有关情况,并在介绍过程中回答你的问题。四川是全国6个重点扶贫省份之一,全省有88个贫困县、11501个贫困村,贫困“量大、面宽、程度深”的特点十分突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扶贫上的成绩全世界有目共睹。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把扶贫开发作为一项全局性工作来推进,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从750万减少到380万,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省委、省政府依靠9000万吃苦耐劳、勤奋上进的四川人民,一定能打赢这场攻坚战。

  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和贫困县全部“摘帽”。省委书记王东明2014年3月赴大小凉山彝区腹地调研时,将其形象地概括为就是要让困难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要实现上述目标,四川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概括起来就是“六五四三”。“”就是全面落实“六个精准”。一是做到扶贫对象精准,准确识别贫困对象,底数清、任务清。二是做到项目安排精准,规划到村到户、预期效果到户。三是做到资金使用精准,每一分钱都花到贫困群众身上。我们的扶贫资金使用情况都是向群众公开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加大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力度,并及时向社会发布审计结果,接受监督。四是做到措施到户精准,因人因地施策,因致贫原因施策。五是做到驻村帮扶精准,每个贫困村都有一名联系领导、一个帮扶部门、一个驻村工作组、一名党组织“第一书记”、一名驻村农技人员。六是做到脱贫成效精准,科学评估验收、动态统计监测。

  “”就是抓好“五个一批”。第一,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脱贫致富一批。第二,通过生态扶贫和移民搬迁,安置一批。第三,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解决老弱病残保障问题。第四,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解决一些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第五,通过灾后重建,帮扶一批,使灾后重建的过程成为脱贫攻坚的过程。“”就是突出“四大片区”。在藏区,实施藏区新居建设等“六项民生计划”。在大小凉山彝区,实施彝家新寨建设等“十项扶贫工程”。在秦巴山区和乌蒙山区,大力推进连片扶贫攻坚,促进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同时,统筹解决好插花式贫困问题。我们特别注重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在民族地区推行15年免费教育,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就是形成政府、社会和贫困群众三方合力。从省到乡层层建立责任制,立下军令状,不摘“穷帽”就摘“官帽”。积极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攻坚,引导更多资金、实用技术、现代观念进入贫困地区,造福贫困群众。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引导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明天。

  唐良智谈成都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创业之城圆梦之都

  香港大公报记者:在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创新驱动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想请问唐良智代表,“十三五”期间,成都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有哪些举措?

  唐良智代表 (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部署,始终遵循一个理念: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同时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城市面向未来的核心战略、作为推动城市转型的核心动力。为了更好地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去年初,我们启动实施了“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搭建了“菁蓉汇”“创交会”等平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已吸引创客超过30万人次,创投机构超过300家。去年,成都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4.9万户,新增注册资本总额6500多亿元,分别增长33.7%和103%,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9和54.8个百分点。新增科技企业超过1万家。今年成都还将举办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创新驱动正在成为经济发展、城市转型的新引擎、新动力。

  去年下半年,四川被列入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以成德绵为重点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成都是其中的核心区域。按照全省总体方案要求,我们制定了《成都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施方案》和《创新型城市建设 2025规划》,确立了“12345”的工作思路:“1”就是围绕“一个目标”,着眼国际格局、国家战略和全省大局,找准成都发展定位,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2”就是打通“两个通道”,一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增强市场主体动力和活力;二是打通军民融合通道,搭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体系。“3”就是扭住“三大主要抓手”,一是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优势,努力打造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试验田;二是在国家级天府新区核心区域规划建设成都科学城,努力打造创新要素集聚区;三是深入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制定完善扶持政策,形成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气场,加快建设创业之城、圆梦之都,让创新创业者“成都创业、创业都成”。“4”是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发展、金融支撑、开放合作“四大战略”。“5”是强化政策、组织、法治、服务和舆论“五大保障”,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推动成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林书成谈大凉山脱贫攻坚:综合施策立体攻坚的态势已形成

  中央电视台记者:刚才听了尹力省长介绍后,对四川扶贫工作有了更全面和深刻的了解,大小凉山是四川扶贫的重点也是难点,请问目前这个区域的扶贫开发取得了哪些实质性的效果,接下来还会有哪些举措?

  林书成代表(凉山州委书记):非常感谢媒体对凉山的关注和关心。大凉山是“一步跨千年”,从奴隶社会直接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贫困面宽、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进入新一轮扶贫开发以来,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凉山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现在的彝区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主要表现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减贫步伐明显加快,贫困人口从107.67万减少到2015年底的38.74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5.6%降至8.6%。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新村新寨建设已经实施2498个村,有175万群众住进了新居,占总农村人口的37.2%;“三免一补营养餐”惠及了73万学生,小学和初中的入学率分别达到99.1%和92.5%;吸毒人员的管制率达到了95%,艾滋病的新发感染率和病死率比2010年下降了50%和56.9%。

  当前,凉山的脱贫攻坚正有序推进,有四个特点:一是国家层面和省的支持政策已经到位,国家出台了支持凉山、怒江、临夏三州加快小康进程的意见,省上更是量身定制了17条含金量极高的特殊支持政策。我们将进一步补齐教育短板,在民族地区实施15年的免费教育,实行寄宿制全覆盖,实施好“一村一幼”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交通建设,今年6月可实现17个县市基本通三级路。二是各级干部组织起来了,对2072个贫困村每个村选派了一名“第一书记”,有1920个帮扶工作队、近6000名工作人员进驻到农村,走家入户进行精准识别、精准施策、发展产业。三是群众组织起来了,踊跃投入农林牧及旅游业等产业发展,栽树、养畜、修路、建房。彝区群众提到脱贫奔康,都是“嘿基嘿”“哇几哇”,彝语就是“好得很”!四是社会组织也参与进来了,每个县有一个国有企业、一所大学和一个三级以上医院对口联系,民营企业、社会各界公益组织也走进了大凉山,形成了综合施策、立体攻坚的态势。凉山是四川脱贫攻坚主战场,我们一定要和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绝不拖全国全省后腿。

  唐利民谈对外开放合作:构筑全方位多层次开放新格局

  封面新闻记者:四川虽然地处内陆,不沿海不靠边,但同时也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应该说前景无限。请问唐利民代表,四川如何借助“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机遇,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合作?

  唐利民代表(省发展改革委主任):

  “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把握国内外大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四川正好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两大战略在四川的贯彻落实,分别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制定了《四川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施方案》《四川省贯彻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积极借力两大战略深化对外开放。目前我省正在加大力度推进落实80个“一带一路”重大项目、总投资近1万亿元,以及纳入国家“长江经济带”规划纲要的55个重大项目、总投资9000多亿元。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进一步抢抓机遇,借力培育开放合作新优势,构筑全方位多层次开放新格局。一是充分发挥我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开放新优势,加快探索我省更加开放的创新政策和更加灵活的合作模式,全方位加强对外产业合作、科技合作和金融合作。二是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将能源电力、轨道交通、电子信息、信息通信等作为重点领域,加大“走出去”力度。我省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正式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创建了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委省协同机制。国家已将我省20多个项目纳入到“一带一路”沿线有关国家合作范围。三是着力提升对外开放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断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积极营造规范的制度环境和公平、透明、稳定的市场环境。四是发挥好开放平台的载体作用,继续办好西博会、科博会,扎实推进天府新区、绵阳科技城、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成都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优质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国家级中韩创新创业园、中德创新产业园、中法成都生态园等国别合作园区建设,着力引进一批知名企业、世界500强公司。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