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全面启动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记者高柱)“必须把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到2013年底四川还有625万的贫困人口,一个个都精准‘找’出来。”近日,记者从四川省扶贫移民局获悉,针对以往扶贫开发存在的“底数不清、目标不准、效果不佳”等问题,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在日前出台的《四川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在年底前建立“精确识别十精准扶持十动态管理”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其目标就是要让农村扶贫对象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只有通过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才能使精准扶贫有个基础。”四川省扶贫移民局信息处副处长吴守清告诉记者,按照《意见》要求,该省将在今年扶贫开发工作中建立三大工作机制:一是建立精准识别机制,即引入第三方监督,坚持公示公告,确保识别结果真实、准确,做到户建卡、村造册、乡归簿、县归档;二是建立精准扶持机制,将扶贫措施与建档立卡结果衔接,因地制宜、因村因户施策,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并建立驻村工作队制度,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三是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构建扶贫信息网络,建立农村扶贫对象进出机制,及时开展数据更新,实行动态管理。
根据工作部署,2014年12月底前,四川省将完成对象识别、建档立卡、结对帮扶、制订计划、数据录入、联网运行等工作。2015年1月底前,完成数据更新工作。
过去“正是第三方监督缺失,才造成个别村干部暗箱操作、优亲厚友”,吴守清说,《意见》提出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即“引入第三方监督”,这无疑为“精准识别”又增加了一道保险。
《意见》还要求,县、乡纪检监察部门全程介入,“对宣传不到位、程序不规范、操作不透明等造成恶劣影响的,要严格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记者了解到,在规定“精准识别”操作流程中,《意见》特别加上了“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这一重要环节。据悉,四川巴中市通江县唱歌乡方山坪村在此之前,已通过“民主评议”精准识别出能“服众”的53户188名贫困群众。对此,巴中市扶贫移民局局长王伟认为,推行“精准扶贫”,关键还是要把识别权交给群众,让村民自己当“裁判员”。
据悉,四川开展“精准扶贫”覆盖全省21个市(州)有扶贫任务的178个县(市、区)行政区域范围内的所有乡镇、行政村、农村居民。截至目前,上述目标和任务已下达到相关市(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