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跻身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 再次进入国家级重大试点范围

24.09.2015  10:46

            9月16日上午,秋意渐浓的成都,一场洋溢着浓浓乡情的川商返乡创业回家发展座谈会正在召开。浙江省四川商会会长罗相斌激动地说:“这次回来,感受最深的就是——现在正是投资家乡的最好时候。”在罗相斌看来,国家多种政策叠加,将为四川发展带来重大利好,同时也给川商回乡投资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时机。

  创新与创业,离不开好的平台和载体。这次座谈会的召开,既有国家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厚背景,更逢10天前四川跻身国家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的宝贵机遇。

  被确定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4个省级行政区域中,四川是西部唯一。当世界惊叹“创新势头在地理上向东方转移”时,这个中国西部的改革之乡正依托一个又一个创新发展平台,加速奔跑,奋力走在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再入国家级重大试点范围 创新改革迎来春天

  “创新改革的春天到来了!”在成都高新区,获悉四川成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这一重大利好消息,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奥泰医疗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邹学明如是说。

 

图为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5T大孔径超导磁体的生产线。

  2004年,邹学明辞去一家国际跨国公司的高管职位,来到成都高新区创业,于2007年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5T大孔径超导磁体和超导磁共振医学成像系统整机,结束了中国在磁共振领域没有自主生产大口径超导磁体的历史,使得我国大型医疗影像诊断设备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这主要得益于国家试验创新改革提供的重大机遇和广阔空间。预计明年,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移动式磁共振设备将在成都批量投产,再次填补国内空白。”

  据四川省委改革办近期梳理的数据显示,当前四川承担各个领域的国家级改革试点项目多达120余个。此次获批成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是继2000年9月绵阳被确定为国家唯一科技城、2007年6月成都获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3年3月国家唯一在攀西批准设立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以来,四川再次进入国家级重大试点范围。

  这意味着,改革开放以来先后承担过一系列国家战略任务的四川,再次成为引领西部直至全国的创新改革排头兵。

  “我们期待改革,更期待改革可以针对生物医药领域的自主创新产品建立一套制度体系,并在研发阶段、报批上市阶段、进入市场阶段给予政策支持,以鼓励更多的创业者走向自主创新。”成都创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关祥乾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期望。

  关祥乾二次创业的初衷,是致力于打造一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掌握核心技术,集临床诊断试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新兴高科技企业。自成立以来短短5年时间,其公司已申请和拥有专利31项,研发的胎膜早破快速检测等测试试纸可以快速诊断产科临床疾病及疑难疾病,让患者省去抽血、化验、穿刺等检查环节。关祥乾说:“我们将与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获得者杰克.肖斯达克合作,引入其擅长的核酸基因技术,未来,通过一张试纸就可以让产科领域的疾病检测准确率达到100%。”

  谁下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掌握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如今的巴蜀大地,已经成为中国西部最具活力的科技创新热土。2014年,四川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1.2万亿元,创新投入、创新成果和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一大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与成长,处处焕发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蓬勃生机。

         

深化改革政策先行 超前部署推进创新驱动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淡化GDP增速、提高 GDP质量正成为GDP的“新常态”,继续靠简单的投资拉动和要素投入的发展模式已经“落伍”,地方政府只有创新改革才能“建功立业”。

  作为我国改革重要发源地之一,四川从来不乏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和改革勇气:在全国率先探索农村改革,率先拉开国企改革序幕,率先改革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管理体制、撤社建乡,率先试点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时间回到2014年2月,省委十届四次全会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吹响了四川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为新形势下四川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总的依据和行动指南。

  置身于改革潮头的四川,向改革要活力,以改革促发展。这一轮改革,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全面”。

  四川坚持谋定而后动,随后研究制定了《中共四川省委十届四次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4~2020年)》,按照近期推进、先行试点和深入研究三个层次确定了改革的总体布局,2014年推出了28项重点改革方案,每项改革措施都明确了目标任务、实施路径、时间进度和可检验的成果形式。

  “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和沉淀,四川已经具备在改革开放上迈出更大步伐的平台。”四川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唐利民表示,四川以成都为首,既要向中东部尤其是东部学习,更要有胆略、气魄、境界与世界握手,直接对话。

  四川省商务厅厅长谢开华则用一组数据说明四川良好的开放基础:2014年,在川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达283家,持续保持中西部领先;外贸进出口突破700亿美元,再跨百亿美元台阶。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超前部署,为四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赢得了战略主动。

  2013年5月,四川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确立为“三大发展战略”之一。随后,四川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四川转型发展新动力的意见》。此后,一场场活动、一个个科技项目、一个个高端成长性产业布局、落地、崛起,四川开始展现出傲立西部甚至全国的创新魅力。

  来自四川省科技厅的消息显示:四川创新人才西部第一,拥有两院院士59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75万,创新人才数量位居西部第一;拥有高等院校超过100所,国家重点实验室1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个,创新机构数量位居西部第一。近年全省研发投入持续增长,2014年达到455亿元,总量位居西部第一。在电子信息领域,军工电子装备、集成电路、软件、信息安全等产业领跑全国。

  改革创新,已经成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担当西部“领头羊” 改革创新只有进行时

  “四川的前途非常光明、前景非常广阔。衷心希望东西部地区能够实现协调发展,让全体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今年3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在称赞“四川人民顽强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经济社会发展交出了一份靓丽的答卷”的同时,对四川提出了三点希望和要求:在西部大开发中起领头羊的作用;走在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全力保民生促脱贫,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经过30多年改革,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四个全面’中改革作为根本动力,更为紧迫,也更加艰巨复杂。”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说,从改革实践来看,只要路子对了,真正地去改,就能见到实效,有的改革仍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既是中央赋予的重大历史任务,更是四川必须抓住的重大历史机遇。

  敢为天下先的四川人,牢固树立“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的理念,先行先试、创新驱动,各项国家试验在巴蜀大地全面开花结果:

  ——蛰伏西南腹地半个世纪的老军工基地绵阳市,从承担我国唯一一座“国家科技城”建设使命的那一刻起,15年坚定不移地推动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如今,这座拥有20多万科技人员的内陆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已占到一半左右,科技型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为我国西部转型发展趟出一条新路。

  ——从2003年初步拉开城乡一体化大幕,到2007年获批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再到2014年9月以“成都经验”赢得国家肯定,成都用10余年时间,在城乡二元“鸿沟”上架起一座用以弥合差距的桥梁。

  ——牢牢把握攀西试验区的目标定位和主攻方向,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中国制造2025”等发展战略,四川加快把试验区建设成为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我国重要的稀土研发制造中心,打造国内资源富集地科学开发利用资源的示范区。

  ——在芦山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实践中,四川围绕落实地方主体责任、走出科学重建新路进行不懈探索,进一步加深科学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规律性认识。“户户安居有业、民生保障提升、产业创新发展、生态文明进步、同步奔康致富”的规划愿景,正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生动现实。

  ……

  一个接一个的举措和成绩证明:在四川,改革创新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如今,国家选择四川等地作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四川将继续以改革担当国家使命,以创新驱动发展,在先行先试中再写华章。

文章来源:人民网 网站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