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0支全科医生团队 为辖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

29.08.2014  17:17
2200支全科医生团队 为辖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 来源:成都日报

  推广“基层首诊”“转诊确认”制度缓解看病难
  社区居民
  出现健康问题
  全科医生团队首诊
  一般常见病和多发病
  全科医生进行处理
  病情严重的病人
  送往上一级医疗机构
  成都市将大力试点改革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2014年建立2200支以全科医生为骨干、满足辖区居民需求的全科医生团队,签约覆盖全市2成以上家庭,初步建立“基层首诊”的就医模式……记者昨日从成都市政府新闻办获悉,成都市将按照试点实施、重点推进、督导评估“三步走”原则,全面推进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使广大市民逐步享受到全科医生团队提供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试点
  鼓励全科医生
  以多元、多点、按需组团等形式执业
  据成都市医改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于2012年8月被国务院医改办确定为全国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城市后,积极稳妥推进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充分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更好地服务市民的健康。试点实施阶段,武侯区、新津县将先行先试,稳步推进;其他各区(市)县将全面推进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在巩固原有签约人群的基础上,深入基层、拓展服务,提高签约率至22%。此外,成都还将以青羊区、武侯区、高新区、龙泉驿区、新津县为主体,以四川大学和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依托,开展“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包和服务流程的研究”“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下单病种疾病负担调查研究”“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机制研究”等专题项目研究。
  按照试点工作方案,成都市鼓励组建由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生或乡村医生等人员参与的全科医生团队,有条件的地方可将中医师纳入全科医生团队。在大力实施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基础上,成都对全科医生从业资质的认定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取得全科医生资格后,执业地点仍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二是上级医疗机构的专科医生和取得全科医生资格的医务人员,可采取多点执业的方式,通过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服务协议,组建全科医生团队,为辖区居民提供服务;三是社会上取得全科医生资格的医务人员,可以经审批后独立开办个体诊所或与他人联合开办合伙诊所,并通过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服务协议,组建全科医生团队,为辖区居民提供服务。鼓励多种执业方式、多地点执业、按需组建团队执业等试点,核心是完善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关服务,从而逐步建立起全科医生契约化管理模式。
  探索
  五部门协力
  为全科医生打造规范化服务平台
  在成都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市发改委、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中医管理局等五部门联合出台的《成都市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结合成都市卫生改革的实际,明确提出在2014年建立2200支以全科医生为骨干、满足辖区居民需求的全科医生团队。
  全科医生团队的建立需要平台,而政府为全科医生提供服务平台是该《方案》的一大亮点和工作重点。据悉,成都市基层公益性医疗卫生机构将作为全科医生服务的基础平台,依托现有医学检验的卫生资源,以协作方式为基层医疗机构和全科医生团队提供第三方医学检验检测服务平台;依托专科医生、公共卫生专家和全科医生骨干组建专家技术支撑平台,帮助解决技术难题,形成有效快捷的转诊会诊机制。通过完善信息化服务监管平台,健全“二级平台、三级网络”的卫生信息化系统,成都将实现基层公益性医疗卫生机构、医院、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整合与共享,实现服务质量动态监控及绩效考核评估,为全科医生执业提供社会零售药店用药服务,打造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平台。
  “规范化、方便实际操作是此次试点工作的特点,成都将制定标准化的服务协议,推行全科医生与居民建立契约服务关系,实现全市22%家庭的签约覆盖率。”成都市医改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将成立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专家技术咨询组,成员由1—2名全国知名专家作为试点工作咨询顾问,省、市相关专家1—2名作为专家组组长,市级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和区(市)县有关工作人员组成课题研究小组和服务质量监管小组,负责对试点工作的政策规范提供建议、阶段督查和评估、总结经验及推广等。
  除了组织定期联席研讨,成都将探索建立第三方考核评估通报制度,包括对服务质量、医保费用控制的监督考核和评估,并就各区(市)县试点工作情况进行定期通报。同时,成都还将在医保支付方面进行改革,探索适合全科医生制度的新型支付方式,为初步建立“基层首诊”就医模式提供保障。
  费用
  全科医生服务费
  每年按签约服务人数收取
  此次成都主推的全科医生签约服务,为市民提供了自主选择权。城乡居民可在本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主选择签约全科医生团队,签订期限为1—2年,期满后可续约或另签其他全科医生团队。医保经办机构根据参保人员的自主选择,与定点服务机构或者全科医生团队签订协议,促进服务协议的落实。按照规划,每个全科医生团队签约600户(2000人)左右,其中,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户等特殊人群需占签约人数一定比例。
  费用方面,《方案》明确提出按签约服务人数收取服务费。全科医生为签约居民提供中西医相结合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并按年收取服务费,服务费由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经费、医保基金和居民个人分担组成。2014年暂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和个人负担。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外以及非诊疗类的健康管理项目(即健康服务指南、健康咨询服务、个体化健康服务等),收费标准在经过成本估算后,根据契约签订双方协议进行定价收取。市卫生局正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全科医生有偿签约服务项目、制度和监管措施。
  同时,《方案》明确将进一步规范全科医生其他诊疗收费,包括非签约居民要求的医疗卫生服务、签约居民要求的非约定服务等。试点工作将加快开展系列成本测算,调整诊疗服务收费标准。
  监管
  加强服务质量监测
  合理确定全科医生劳动报酬
  据成都市医改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加强全科医生服务质量监管方面,成都市将建立一套科学、标准的服务质量控制和考核规范。考核以全科医生或团队为对象,健康管理的评估应注重过程指标和效果指标评估相结合,包含签约服务数量、规范化管理率、服务质量、居民整体健康水平衡量指标、签约服务家庭的健康改善情况以及居民满意度等指标,并按照政府投入补偿和机构综合筹资水平,测算健康管理服务频次和评价效果。这套以健康管理服务环节控制、效果评价及健康水平综合评定为核心指标的健康管理评估和监管机制,将通过相应制度向社会公示。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全科医生相对紧缺的情况,《方案》提出合理确定全科医生的劳动报酬,以增强岗位吸纳人才能力。全科医生及其团队成员属于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式工作人员的,执行国家规定的工资待遇,并合理确定全科医生收入标准,建立与社会经济增长速度相适应的全科医生薪酬增长机制,原则上全科医生有偿签约服务的收入由当地财政全额安排支出,以鼓励全科医生团队积极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此外,在基层医疗机构收支结余中,也将按一定比例合理提取经费用于全科医生岗位津贴和奖励、职工福利和机构事业发展,鼓励全科医生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其他在基层工作的全科医生按照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的服务合同和与居民签订的服务协议获得报酬,也可向非签约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获得报酬。
  此外,《方案》还提出探索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机制,引导居民合理利用医疗资源,降低医保费用和个人费用负担,建立机构、医保和参保个体三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契约关系。《方案》积极推广“基层首诊”“转诊确认”制度,制定鼓励以家庭为单位签约服务的参保人员通过基层首诊及转诊到医院的政策措施,如儿童及中小学生因病情需要经全科医生转诊的,住院报销比例提高5%。
  在资金投入保障方面,成都市、县两级财政将落实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的财政保障政策,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试点工作较好的区(市)县资金补偿。成都市医改办还将组织相关部门对试点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及时协调、调整、完善相关支撑政策,督促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名词解释>>>
  全科医生
  全科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被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城乡居民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立分级诊疗模式、实行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将有效提高市民享有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新闻解读>>>
  全程全面综合实现
  健康管理和干预
  成都市将按照试点实施、重点推进、督导评估“三步走”原则,全面推进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使广大市民逐步享受到全科医生团队提供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昨天,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也就此进行了解读。2011年,成都市全面推行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和居民之间建立了一种能固定的、朋友似的健康服务关系。在全科医生团队建设和发展中一直在不懈努力,2012年成为全国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的10个城市之一。
  在市民关心的全科医生如何签约服务上,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都有数量不等的全科医生团队,居民可与其签约,全科医生团队将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免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时,将在条件比较成熟的机构,开始推出个性化的服务,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健康需求,由全科医生团队根据居民的健康状况制定一系列的健康服务项目,居民和全科医生团队签订有偿服务,支付相应的费用,目前已经在高新区、武侯区进行了试点,效果不错。
  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科医生不同于专科医生,现在是以全科医生团队的方式为社区居民或家庭提供全程全面综合的健康管理和干预。这个团队里有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公卫医师、中医医师等,在服务形式上通过全科医生这个载体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结合起来。
  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说,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精神,我国将建立分级诊疗模式,实现居民所有的健康问题都首先由全科医生来解决,由其进行首诊,对于一般常见病和多发病,全科医生就进行了处理,而病情严重的病人,则通过全科医生的转诊,被送往上一级的医疗机构,通过推广“基层首诊”“转诊确认”制度,缓解因医疗资源过度集中而导致的看病难问题。
  本报记者 何良
  点位透视>>>
  青羊区:
  家庭医生团队成健康传播者
  “1993年毕业后,我在一家医院当内科医生,现在成了一位全科医生。”蔡正华是青羊区新华少城社区卫生中心的全科主任,她全程经历了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她告诉记者,从以前只负责诊疗,到现在需要主动上门、主动联系、主动跟踪的公共卫生服务,开始她也不适应。慢慢地蔡正华和居民成了朋友、亲人,有的居民还主动来预约,居民感受到了方便和实惠,签约的人越来越多。
  2007年,青羊区开始试点家庭医生服务工作,是成都市首个试点地区,2012年,该区成为成都市全科医生执业方式与服务模式的试点区县之一,实现了全科医生团队服务的全覆盖。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底,青羊区组建了63支家庭医生团队向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200人,已签约家庭55559户,签约141402人。青羊区家庭医生除了为居民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外,还帮助居民建立“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培养“健康生活大使”……“我们不仅让家庭医生成为健康的守门人,更让他们成为健康的传播者。”青羊区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说,青羊区开展的“家庭医生培训万名健康大使十万传播计划”,家庭医生先受训成为“健康生活大使”掌握健康管理理念,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再把这些传递给辖区居民,培养他(她)们成为新的“健康生活大使”,从而使家庭医生的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本报记者何良
原标题: 2200支全科医生团队 为辖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