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康理同志在全省旅游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发言

05.03.2014  17:29

在全省旅游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发言

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省旅游局局长 郝康理

(2014年2月27日)


按照会议安排,现就2013年全省旅游发展情况、2014年全省旅游重点工作报告如下。

  一、2013年全省旅游经济运行情况

  2013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旅游局的精心指导下,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克服了4·20芦山地震等不利因素影响,全省旅游经济总体平稳较快运行。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877.4亿元,同比增长18.2%。接待入境游客209.56万人次,实现外汇收入7.65亿美元。旅游业综合带动作用更加显著:

  (一)旅游对全省经济的贡献持续提升。2013年全省旅游实现增加值1901.3亿元,占GDP的比重为7.2%,比2012年提升0.4个百分点,旅游业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强化;旅游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20.5%,对服务业拉动作用更加显著。

  (二)旅游对促进投资和消费拉动更大。去年全年完成旅游建设项目投资768亿元、同比增长19%。全省城市居民旅游消费支出占全年消费支出总额的20%。

  (三)旅游对农民增收和城镇化建设贡献突出。2013年全省农民旅游人均纯收入621.9元、同比增长14.9%,占农民纯收入的7.9%,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在全省确定的首批100个特色镇建设中31个旅游特色镇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四)旅游多点多极发展格局逐渐形成。全省有17个市州旅游经济总量超过百亿元。成都市旅游总收入达到1327亿,乐山市旅游总收入超过300亿元,另有3个市超过200亿;有11个市州旅游增速超过30%。

  二、2013年全省旅游工作回顾

  2013年,是中国旅游业发展史上具有深刻影响和重大历史意义的一年。国家出台了《旅游法》和《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年,也是四川旅游向前迈进的重要一年。省委提出了“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和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奋斗目标,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专题研究全省旅游业和藏区旅游发展,并作出重要批示,对全省旅游发展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明确要求。省政府制定了系列支持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全省推动旅游发展的合力进一步加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围绕旅游强省战略,各地掀起发展旅游的新热潮

  各地高度重视,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的重要抓手,形成了竞相推动旅游发展的新态势。一是加大政策支持,眉山、广元、绵阳等市制定实施了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二是强化规划引领,攀枝花、乐山、雅安、甘孜等市州高起点编制实施旅游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三是狠抓旅游项目,成都、阿坝、广安等市州旅游项目建设力度明显加大。四是加强区域合作,川南五市成立旅游促销联盟,实现区域协作共赢。五是做实宣传营销活动,南充、德阳、凉山通过承办重大旅游节事活动,展示旅游新形象,拓展旅游市场。

  (二)强化部门协作联动,共促旅游业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

  省直各涉旅部门紧密协作,群策群力共推旅游业发展。一是共建工作机制,全面贯彻实施《旅游法》,部门联动建立了旅游市场联合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健全了旅游安全和应急管理协调机制。二是共抓旅游项目,部门合力加快建设516个、竣工投产142个重大旅游项目,稻城亚丁所在的大香格里拉接待能力显著提升。三是共建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各相关部门共享数据,统一发布旅游公共信息,为游客出行提供便捷服务。四是共促产业融合,联合开展“旅游四川·好戏连台”优秀旅游演出展演活动,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实施旅游资源景区化工程,打造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和乡村旅游精品。同时,不断强化在旅游招商、旅游扶贫、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力度。

  (三)扎实转作风促发展,各项旅游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是《旅游法》施行开局良好。《旅游法》出台后,全省上下联动,通过举办宣贯培训会,媒体宣传报道等形式,基本实现了《旅游法》宣传的全覆盖。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意见》和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制定并推动实施落实《旅游法》的任务分工。省旅游局组织实施面向广大游客的八大公共服务工程,全省依法兴旅、依法治旅水平明显提升。

  二是重点区域旅游业加速发展。实施旅游多点多极发展战略,提升大成都区域国际化水平,推动开通多条国际航线和加密国际航班,协调做好72小时落地免签相关配套服务;促进大峨眉区域旅游提档升级,推动观光与休闲旅游协调发展;推动大九寨区域旅游要素完善,加快提升以稻城亚丁为核心的大香格里拉国际精品旅游区的接待能力。科学编制并实施《四川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旅游专项规划》,启动创建“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

  三是旅游项目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去年共有1328个项目纳入旅游项目库,总投资约8723亿元,分别增长41.5%、36.8%。积极借助大型商贸会展活动,举办旅游招商推介会,全年项目签约金额达到1300亿元,同比增长32%。扩大融资渠道,积极争取中央投资旅游项目18个、补助资金9000万元。全省百镇建设暨重点旅游项目推进工作现场会的召开,极大促进了全省旅游项目建设。

  四是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不断丰富。实施旅游精品创建工程,全年成功创建小平故里、阆中古城、汶川特别旅游区、北川大爱羌城旅游区等4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省5A级景区数量增加到9个,跃居全国第3位;新创建了5家五星级旅游饭店,2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7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和13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实施“智慧旅游”工程,建成并运行四川旅游运行监管及安全应急管理联动指挥平台,试运行基于北斗兼容系统的户外救援体系,着力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和应急处置能力。

  五是旅游宣传营销成效明显。实施应对4.20芦山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旅游市场提振计划,整合力量,以主要客源地为重点,分类、分片区开展宣传营销,全年共组织赴境外的宣传营销活动24批次;邀请境外旅行商、媒体来川考察37批次。成功举办了三大旅游节庆活动,向海内外充分展示了四川旅游“美丽、安全、宜游”的整体形象。建立了入境旅游营销联盟。创新旅游营销方式,策划推出了大型户外旅游真人秀综艺节目《两天一夜·旅游梦想》;与香港有线电视台联合举办了《美丽中国·好玩四川》香港学生纪录片摄制大赛;充分发挥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北纬30°·中国行》宣传四川旅游的作用。

  六是强化旅游质量和市场秩序监管。率先在全国开展4A级以上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测评,初步建立了旅游市场服务质量评估体系。完善旅游标准化工作机制,设立旅游标准评定员和监督员。联动银行共建旅游企业诚信体系。启动实施《旅游行业安全工作基本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大旅游执法力度,切实规范旅游市场秩序。2013年全省游客满意度为76.40分,比上年提高了2.46分。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是各涉旅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推动的结果,也是全省旅游行业干部职工共同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省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代表省旅游局,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影响我省旅游业健康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一是旅游产品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二是旅游市场主体发育不完善;三是旅游市场秩序和服务质量与广大游客的期待还有较大差距;四是各类旅游资源的开放和融合力度还不够;五是旅游部门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认识还不够。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创新举措,全力加以解决。

  三、2014年全省旅游重点工作

  2014年全省旅游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暨城镇化工作会议的部署,用深化改革来统领全省旅游业发展全局,把消费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和发展的动力叠加起来,用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不断提高全省旅游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在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和实现“两个跨越”中的重要作用,全力打造四川旅游经济升级版,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

  2014年全省旅游经济预期目标为: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600亿元、同比增长20%,接待入境游客超过230万人次、同比增长10%。为实现这一目标,要着力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全省旅游科学发展

  一是制定并实施《四川省旅游业改革行动计划》。按照中央的总体要求和省委的改革部署,深化旅游业改革研究,制定旅游业改革行动计划。重点在整合各类旅游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建立完善体制机制、激发旅游市场活力等方面,研究并实施有针对性、有操作性的改革举措。

  二是积极支持各地“先行先试”。支持以市(州)、县为主体,建立健全旅游综合协调机制。推动生态旅游资源富集区探索景城一体化管理、旅游目的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的新模式、新路径。指导和支持成都、乐山和峨眉山市开展“旅游综合改革试点”,推动甘孜、阿坝等民族地区全域旅游试验区建设。

  三是指导推动旅游企业改革。积极推动国有景区实现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加快推动旅游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引导各类民营资本全方位参与旅游开发和经营。指导和支持旅游企业调整适应旅游市场变化的经营方式。鼓励各地通过改制、重组、兼并,组建大型旅游企业集团。

  四是推进旅游管理部门自身改革。加快旅游管理部门职能转变,重点从行业管理转向综合协调和公共服务,创新构建旅游规划管理和咨询工作机制,健全旅游重大项目规划和招商机制,完善旅游宣传营销整合机制,探索建立提升旅游品质的综合管理机制。启动旅游协会改革。有序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二)做强做大旅游产业,提升四川旅游核心竞争力

  一是以旅游规划引领产品创新。创新旅游产业理论研究,围绕四川旅游业转型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借智借脑,开展前瞻性和应用性理论研究,力争以市场为导向,在产品规划、要素保障等方面创新突破。组建省级旅游规划咨询委员会,强化专家咨询作用和提高规划质量,指导推动修编全省重点区域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重要旅游景区所在的目的地规划。以“开门、开放”的创新规划理念,高水平完善我省旅游规划体系,启动“十三五”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前期调研。编制好《四川省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四川省自驾游体系规划》和《四川省度假产品和服务体系规划》等重点规划。

  二是以重点区域推动旅游率先突破。深入实施旅游业多点多极发展战略。全力推动藏区发展生态旅游经济,把旅游业作为藏区经济的主导产业,制定并实施《四川藏区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动实施藏区旅游“公路无缝对接、自驾游服务示范、特色文化旅游城镇(村寨)、服务要素提升和产业扶贫”五大工程,重点打造“大熊猫、大九寨、大草原、大香格里拉”四大国际旅游品牌,打造和营销10条旅游精品线路,合力推动稻城亚丁基本建成国际精品旅游区。支持大成都区域,用好用足“72小时过境免签” 政策,着力提升世界旅游目的地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化。推动大峨眉区域,全力打造“大峨眉国际度假旅游目的地”,建立“一日游”产品体系,构建旅游公共交通运输体系,完善城市旅游公共服务功能,创新打造“聚合观光、动态度假”旅游目的地。推动芦山地震灾区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探索建设秦巴山区省级生态旅游扶贫试验区。探索以旅游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新培育10个旅游强县。

  三是以“智慧旅游”提升管理和服务能力。今年是“中国智慧旅游年”,要把智慧旅游作为旅游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有力举措,构建以服务游客为核心的智慧旅游体系,全力推动智慧旅游服务、智慧旅游管理、智慧旅游营销体系建设。深化完善四川旅游运行及安全应急管理联动指挥平台,运行北斗户外旅游应急救援平台。推动各地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重点建设面向游客的旅游资讯服务平台,建立涉旅信息共享和假日旅游信息监测预警机制,在旅游交通干线(站)设立LED屏实时公布与预警。深入实施G5(108)国道(四川段)智慧旅游带试点工程,启动建设大九寨环线智慧旅游区试点工程,继续推动成都、绵阳、乐山、广元等城市开展“智慧旅游城市”试点,深化九寨沟、峨眉山和青城山-都江堰等景区“智慧旅游景区”试点。

  四是以旅游招商推动大项目实施。今年是我省“旅游投资促进年”,将坚持以重大项目规划为引导,以商招商为手段,以落地建设为目标,建立完善并落实旅游项目招商奖励政策。积极利用西博会、旅博会等省内外重大活动,搭建合作平台,实现资源与资本的对接,务求招商实效。实施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双千亿”工程,全年力争完成旅游项目签约超过1000亿元,投资超过1000亿元。

  五是以标准化实施旅游精品工程。开展全省度假旅游资源普查,制定全省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指导意见,培育打造一批度假旅游产品。联合部门编制旅游小城镇建设规范和导则,着力打造一批“宜居、宜游”的特色旅游小城镇。制定实施《全省乡村旅游提升行动计划》,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实施国家级旅游资源景区化工程,全年创建1-2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1-2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2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0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0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0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六是以完善配套项目提升旅游服务。指导推动重点旅游城市、5A级旅游景区建成旅游集散中心。推动各地加快 “旅游景区连接通道最后一公里”建设。指导市州、配合部门完善国道、省道沿线旅游标识标牌,推动实现省内旅游团队车辆无障碍运营和加大投放小型旅游车辆运营。

  (三)创新旅游宣传营销,提升四川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是创新旅游宣传营销工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整合为路径、以网络为突破、以事件活动为抓手”的营销策略,整合资源,建立省-市-县政府与企业联动的旅游营销机制,统筹营销行动,宣传营销全省优势旅游产品。针对港澳台、日韩等传统市场和东南亚、欧美等增量市场,制定并实施《旅游客源地营销行动计划》;针对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制定并实施《旅游客源地营销开拓计划》,构建入境游客源市场开拓体系。分步在境外直航城市、四川大熊猫客居城市和四川国际友好省州设立四川旅游常驻营销机构。创新策划“藏区之旅”、“大熊猫家园之旅”、“美食之都”、“南丝路之旅”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推广活动。继续扩大《两天一夜-旅游梦想》、《100个最美观景点》等旅游项目影响力,创新推出一批新的影视综合类旅游节目。

  二是构建旅游宣传营销渠道。在央视、卫视等主流频道和重要栏目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加大与国外旅游网络专业公司和主流网站的合作,启动一程多站和针对港澳台、东南亚、美加、澳新、欧洲市场业界和媒体的网络落地营销。加强与国际知名旅游电子商务运营商的合作力度。在四川旅游资讯网站上增加到7个语种并有效的在客源地推广。

  三是建立旅游宣传营销激励机制。建立完善针对入境游和新产品新线路开发的营销奖励政策,对入境旅游包机、专列和在精品旅游线路产品的宣传推广上卓有成效的旅游企业进行奖励或补贴。

  四是扩大旅游节会活动宣传效应。全力办好首届旅游博览会(乐山)、“5·19”中国旅游日(广安)主会场活动、2014·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广元)、第三届全球旅游网络营运商合作交流会(绵阳)和第五届中国国际自驾游交易博览会”等五大旅游节庆活动,支持市州自主创办节会品牌,聚合全省各类重大节会,多时段、全方位,向海内外展示四川旅游精品线路和新产品,强化国际和区域的交流合作。

  (四)强化旅游保障工作,夯实旅游业发展基础

  一是加大旅游法制化、标准化建设力度。全面贯彻落实《旅游法》,继续深化《旅游法》的学习贯彻,开展《旅游法》执法大检查,营造知法用法、遵法守法的良好氛围。加大社会舆论引导作用,倡导文明健康的旅游方式。强化市(州)、县政府在落实《旅游法》中的主体责任,积极推动各级政府建立健全旅游综合管理协调机制,依法完善旅游规划编制和评估、旅游促进和公共服务、旅游景区管理等机制。结合我省旅游业发展现状,新制定和修订旅游法规规章。紧扣《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制定并实施《旅游业依法治旅实施方案》,着力提升依法治旅、依法兴旅水平。深入实施《旅游标准提升计划》,探索研究旅游目的地标准体系建设,完善生态旅游景区标准体系,推动全省重点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景区发布生态旅游指数。推动实施四川旅游景区质量等级A+和A++标准,提升旅游景区综合管理服务水平。

  二是强化旅游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积极推动各地建立健全旅游安全保障、旅游市场联合执法、旅游投诉统一受理和旅游违法行为查处信息共享等机制。研究制定加强旅游监管工作的意见。创新和转变监管方式,探索对在线旅游经营业务的监管。实施全国旅游团队服务管理系统和电子行程单监管,全省旅行社覆盖率超过60%.其中,出境游组团社使用覆盖率达到100%。不断完善以游客满意度为核心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作用,在1-2个重点旅游城市开展旅游诚信体系试点建设。推动各地加强旅游执法体系建设,力争全省21个市州和重点旅游区县全面建立旅游执法机构,配备旅游执法人员。联动省-市-县三级和各相关部门的监管执法力量,加大执法检查和惩处力度,切实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落实旅游安全监管责任,加强重点环节、重点领域及重要时段的旅游安全防范与管理。

  三是实施旅游人才强旅战略。联合教育培训部门制定实施《旅游国际化人才教育和培训行动计划》,加快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全力开展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计划,建立以旅游科研和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博士后工作站,构建高端旅游人才培养平台。深化建设国家西部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充分发挥网络培训平台作用,实现在线培训人数达到10万人以上。整合各类资源,推动10个重点旅游市州建立旅游人才培训机制,形成职责分明的省、市、县三级旅游教育培训体系,全年分级分类培训人员20万人以上。

  (五)狠抓旅游系统自身建设,打造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干部队伍

  一是强化作风建设力度。全省旅游系统要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抓党风,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建立完善并推动落实各项制度机制作为反腐败工作的核心,把反腐倡廉建设与各项旅游业务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同部署、同落实。促行风,要在全行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要把培育和践行“游客为本,服务至诚”的价值观作为全体旅游从业人员的行为导向,着力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转作风,要倡导求真务实的作风,进一步精简各类会议、文件;深入基层调研,解决实际问题。以游客满意度为导向,坚持服务游客、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推动全行业作风建设常态化。

  二是加强旅游干部队伍建设。制定并实施《全省旅游培训行动计划》,对各级政府领导、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和旅游从业者等三类人员的培训实现全覆盖。继续选派全省旅游系统优秀干部职工到国内外高等院校、境内外专业培训机构和旅游发达地区学习深造。推动各地利用科研院所、党校、行政学院等各类资源,加大对干部旅游知识和业务管理能力的提升培训,加快培养一大批懂业务、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

  下一步,全省旅游系统将切实贯彻落实好本次会议精神,开拓创新、务实进取,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和世界旅游目的地,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