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小改革汇聚全省大智慧 基层小创新开创公安大格局
近年来,四川在公安改革中立足实践,从基层开始按实际需求和公安工作发展趋势,以优化警务结构,健全完善机制制度,解决现存警务模式弊端出发,全面推进中央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1+3”意见。构建了以公安工作实际需求相适应的指挥顺畅、资源整合、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现代警务运行机制,全面提升县级公安机关警务效能和履职能力。在改革试点的各县级公安机关,紧密结合职责任务,聚焦机制改革完善,着眼实战能力建设,把县级公安机关建设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基层战斗实体。
通过基层改革和推广,四川公安初步建立起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警务运行机制,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相适应的执法权力运行机制。通过从“点”到“面”系统推进,初步构建起“亮点突出、成果巩固、推广有力”的四川公安改革格局。目前,已完成90余项公安改革试点任务中的70多项。
小创新成就大项目 信息化改变警务运行模式
四川公安改革在借力信息化技术中,重视与公安业务深度融合,深入推进“大数据”应用和“大情报”研判,促进数据、手段和系统在应用层面的深度融合,在维护国家安全、治安防控、打击犯罪等方面提供信息支撑,加快推进车辆特征识别、人像比对、网络身份认证、可疑资金分析等智能手段研发应用,将一标三实平台和警务平台的数据植入“移动警务通”,并在全省范围内为基层民警大范围配备,铸造情报侦查工作新的“杀手锏”。
“依托手机网络平台和成都交警官方微信,推出轻微道路交通事故微信“三快”处理模式,使轻微事故的处置时间由原来的30分钟缩短到10分钟内,极大减少了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成都交警在创新“互联网+交通拥堵治理”中,与电子地图公司合作推出“中小街道导航功能”,通过中小街道吸引主干道交通流,提升中小街道通行能力近30%。依托智能交通系统,对拥堵节点路口交通流向、流速、流量进行大数据分析,积极开展堵点精准治理,对35处常发性交通堵点实施“短平快”改造,平均提升传统拥堵节点通行效率近25%。而这只是成都大数据建设中极小的一部分。成都在基础信息化建设中,着力在大整合、大共享、大集成上求突破,汇集基本治安要素数据2600余万条,通过2.6万余个“天网” 探头感知社会治安要素。同时,整合人口、出入境、车驾、在逃人员等资源库与治安卡口查缉等各类应用系统无缝对接,实现“条块融合、高度共享”,打破了各警种、各层级间信息壁垒。加大外部社会数据的关联和共享,与32个部门开展数据的共享交换,并导入铁路、民航公司等信息,走出“信息孤岛”,实现合作共赢。同时,与互联网企业在数据服务与技术支持等方面的战略合作,最大限度地将各类社会信息数据为我所用。
推动网上公安政务服务建设,推广运用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多项“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这不仅在大城市才有。在位于凉山州会东县,当地公安机关创新寄递物流业安全监管工作,运用“互联网+”思维研发了“终端+网站”的“会东县寄递物流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终端+网站”工作模式,快递员安装公安机关授权“寄递物流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APP,功能包括有“收寄登记”、“系统设置”等诸多模块。快递员通过手机在“收寄登记”功能模块中,对寄件人身份证、运单、开包物品进行拍照、扫描,APP将照片中的身份证信息、运单信息(编号条码信息、地址信息、通讯信息)进行识别并形成数据实时上传,实名验证和开包验视两个“百分百”制度即轻松实现。同时,所采数据和压缩后的照片第一时间上传至公安机关架设在互联网上的数据库,通过边界接入技术进入公安专网,并与全国人口信息库、全国在逃人员信息库和大情报平台等N个数据库实施碰撞比对、集成分析、综合研判,系统运行以来已有12家寄递物流业安装,涵盖85名从业人员, 采集人员、物品、地址、通讯信息3万余条,这些海量鲜活的信息数据即刻转化为公安信息化服务实战的源头活水。
创新和改革从来都是一体的,小创新也可以成为大项目,四川自贡市富顺县研发的“动态视频立体防控平台”就被公安部确定为四川2014年唯一的科技应用创新项目,并于2016年8月成功通过公安部科技创新项目验收。该平台紧扣科技强警脉搏,汇聚了视频图像信息库、实战卡口应用、视频巡查、电子地图、路径分析、统计分析、智能管理等七大功能模块,实现了与警综平台、三警合一平台、省厅PGIS地理信息平台和公安八大数据库等无缝对接,构建了一个具有强大功能、集打防管控服于一体的警务实战中枢。此外,广元市利州区还重点打造“信息警务”,建成“电子数据检验鉴定实验室”,配置“视频全能提取系统”,通过“星光级”高清监控摄像头、建成了自主存储的可以扩展到600个存储阵列,与“社会视频资源”监控平台无缝对接。而成都市为大型安保推行系统化治理中创新研发的“成都市大型活动安全管理系统”,集成审批情况信息共享、举办场所资料查询、专家库搭建、安全风险评估、勤务现场警力部署和处置预案库等六大功能,推动大型活动安保标准化、科学化、智能化。目前,在大型活动安保中,警力与社会化安保力量投入比例从原来的1:0.8调整为现在1:5.7,达到科学用警、精确用警的效果,确保了G20成都会议等重大活动的绝对安全。
简政放权警力倾向基层 打通便民利民的最后一公里
公安机关是与群众联系最紧密的部门,四川公安在主动服务“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自贸区”建设,推动出台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新等一系列举措,主动回应群众的期盼和需求,推进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三项制度”常态化,省内户籍网上迁移和一站式办结,出入境24小时自助服务区建设。
“大力推进行政审批改革,简化审批手续,推动流程再造,做实行政权力‘减法’,做好服务群众 ‘加法’,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实现办事效率更高,将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可以网上公开的340项业务全部‘打包’上网,314项业务可以网上预约,210项业务可以网上申报,63项业务可以网上全程办理……”这一切的实现,来自广安市建立起“互联网+公安”综合服务平台,“一大集群全警覆盖、三大平台全网贯通、八大载体全面展示、九大功能全程服务”,构筑实体公安与虚拟公安双轨并行、两轮驱动的现代公安工作体系,按照“减程序、减时限、减成本”的要求优化行政审批服务事项145项,78项行政审批事项由三级审批简化为一级审批。建立了“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次性收费、一次性送达”的新型审批模式,形成了一套系统规范的行政审批管理体系,实现公安业务“一站式受理、一站式流转、一站式办理、一站式服务”。
在成都市公安局天府新区,试点“大部门、大警种”为契机,着力解放警力、提升警务效能为突破口,全力推进“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并逐步形成以“九大警种体系+一室三队”为核心的新型警务运行体系。通过近一年的探索试点,分局机构职能进一步整合、警力资源进一步盘活、警务效能进一步提升,改革工作得到全体民警的支持和拥护,辖区群众治安满意度持续上升。大部门大警种并不是要大包大揽,而是在优化调整部门设置上,精简综合管理机构,整合职能相近机构,做强专业实战机构,将其他城区公安分局的20个职能部门精简为9个部门,同时积极推动机关警力下沉,做强做实基层和实战单位,使执法勤务机构警力达到全局的94%。通过优化机构和警力配置,初步构建了一个高效、精干的扁平化、现代化警务机构体系。在转变警务运行机制上,探索实行派出所“一室三队”警务运行模式,建立健全一体化情报指挥运行体系、多侦合一等现代警务运行机制,推动信息、技术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深度应用,提升队伍专业素质,促进公安战斗力实现质的飞跃。在巴中市平昌县 “大部门、大警种”改革中,将19个内设单位整合为8个中心,49个派出所整合为22个警务区,合并综合管理机构4个,裁减执法执勤机构7个,调整副科级干部47人,调配民警135人,调动民警210人充实到基层一线,警种角色实现“各归各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警务效能大幅提升。
“一警多能,集约用警”并不是口号,广元市昭化区在打造“全省景区派出所警务模式升级版、农村派出所警务运行机制样板”目标中,全力推动基层派出所警务运行机制转型升级,最大限度地盘活警力资源,激发基层内生活力,有效破解了警力不足难题,增强了基层派出所的治安管控合力,打造基层派出所综合战斗实体,实现了“1+1>2”的整体效应。但一警多能并非是警察万能,广安市邻水县创新“12345,服务找政府;公安110,为民保安宁”非警事务分流机制,在解决系统性难题、程序性漏洞、制度性缺陷等方面迈出坚实步伐,应急联动效率明显提高,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近两年来,应急联动单位参与处置量从2014年11条、2015年107条上升至2016年179条,邻水县110警情回访的群众满意度常年维持在98%以上,群众举报投诉大幅下降。巴中市巴州区按照“做精机关,做强基层,做实一线”思路,将城区27个社区49个行政村,科学划分为22个网格警务区,建立22个社区警务室,实施“互动式”社区警务,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将社区网格员人权、事权、财权划归公安,实现了“1+3+10+N”的力量配备,即一个社区配备1名民警、3名辅警(1名消防辅警、2名治安辅警)、至少10名网格员、N名社区干部,高度整合社区资源,成立实体互动警务室。
“倾听民意、引导警务”为核心的服务监督体系,运用信息化手段,主动跟踪民意全覆盖监督公安工作,南充市通过服务监督中心全方位整改群众不满事项,通过注重考核结果运用,倒逼民警执法行为规范,为群众办事提供流程化、集中化、方便化服务,转变了工作作风。将12389民警违法违纪举报电话、网上督察系统、南充网上公安及公安微博、微信、局长信箱等6类平台的职能交由服务监督中心统筹管理,实行集中值守、统一受理,实现了“运转不断档,工作更高效”。
情指一体服务实战 打造公安作战参谋部
“在主城区派出所建立社区警务中队、巡逻防控中队、案件办理中队和勤务指挥室“三队一室”,将分局的巡防力量全部下沉由派出所直接管理。同时,组建了隶属于刑警大队的驻所责任区刑警中队,将派出所原有的侦破打击职能剥离出来,有效解决了派出所打击效能低下、基础防范工作无人做、无力做的问题。”为了让实战单位很好地贯彻“参谋部”的指令,德阳市以“社区警务、城区巡防、破案打击”专业化建设为切入点,将派出所警力进行了“机构重置、流程再造、资源重配”。在资源配置上,严格按照1:2的标准配齐社区民警和辅警,4-14人的标准分类别配齐巡区力量,10-15人的标准配齐责任区刑警中队警力,并标准化配备警务装备。改革后,符合专业职能定位的运行机制初步形成,相互促进的打防工作效果逐步显现。
强化科技信息化手段运用,全面推广移动巡逻盘查系统,加快配备移动警务终端,提升基层采集信息、身份识别、巡逻盘查等工作效率。推行专职指挥长制度,推进情报应用体系和实战指挥体系对接。常态化整合“合成作战工作平台”涉及部门警种相关职能、侦查手段和信息资源,形成“战时实体化、平时机制化”的专业警种合成作战模式……一系列新的景物模式正在向全省扩展。内江市建立了以情报指中心为核心的“1+5+N”的情报信息收集网络体系。指挥中心整合国保、治安、刑侦、技侦、网安5各部门负责收集的重点信息,以及全市基层所队情报网点的“N”个信息员采集的基础信息,全部向情指中心汇聚,由情指中心对海量信息碰撞分析,这就是“信息采集支撑情报研判、情报研判辅助参谋决策、参谋决策倒逼信息采集”的闭合回环工作模式。该模式有效整合“研判”与“应用”警种职能,让情指中心成为重要决策的“参谋部”,情指中心将有价值的情报产品以红、橙、蓝、绿四色预警指令直接推送到各实战单位,让情报研判成果得到有效执行,同时对内幕性、高危性、全局性情报及时报送领导决策参考。
以情报服务“导稳、导侦、导防、导管、导控,围绕”五个重点构建“情报五导”模式,德阳市依托设置在分局的情报作战室,提升制导社会稳定、导侦刑事案件,指导社会治安防范、引导公共安全管理、提升重点人员导控能力。成都市青羊区依托全省信息化建设成果,借力省、市公安改革试点优势,努力克服传统防控工作中“发现预警能力不足、情报指挥融合不够、联动共治程度不深、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等问题短板,建立了“数据融合的信息人防网、智能感知的隐形技防网、联动共治的显形联防网、数字高清的可视指挥网”。 达州市以专业巡防为支点、以社会综治为经线、以技术防控为纬线,防范实现“网中织网。
监督机制束缚执法权力 依法办案彰显公平正义
主动适应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四川公安机关通过开展“现场执法记录、起诉案件质量、涉案财物管理、律师权益保障”,规范民警执法行为,构建适应实战的执法培训体系,从严从细规范民警执法活动,“办案流程化、监督智能化、管理人性化”标准,抓好“一场所两中心”建设,倒逼执法规范化建设。
“10至15日的拘留,以12日为基数,如果没有轻重情节的介入,12日则为最终的处罚数,既不会是10日,也不会是15日,以此确保了裁量结果的普遍统一。”巴中市巴州区按照“正视问题不回避,群众关注的焦点就是我们改革的方向”的工作目标,自主研发的公安行政处罚自动裁量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将151项治安管理处罚事项,细化至3276余项具体裁量情形后全部纳入系统,办案民警只需将违法信息导入该系统,审批报告、处罚内容将会网上自动生成。有效解决了“同城同事不同罚”“同案同事不同罚”这一具有普遍性、突出性的问题。系统还设置裁量规则、裁量基准,无论是刑罚还是行政处罚,基本上都存在较高档次或较低档次的选择,我们将公安部和公安厅有关裁量基准情形的内容通过整合后预设在系统中,具体个案会自动弹出档次的选择情形供办案人员选择并记载于报告书中,有效避免了档次选择的随意性,确保档次选择有规可依、合法适当。巴中市平昌县紧紧抓住警情“处置、反馈、分流”三个关键环节,通过网上监督与网下管控同步,实现了案件流转透明度,对即将到期的案件及时向办案单位一把手、主办民警发送短信催办提示。催办后仍未能采取有效措施的,视情向责任单位和民警下发《执法建议书》,有效减少了保而不侦、案件久拖不决等问题的发生。
为给市县两级法制部门和办案警种执法办案提供支撑、给市县两级案管中心提供一个统一的工作平台,南充市公安局研发并运行“南充市公安局案件管理监督系统”,实现了受立案监督和“两统一”工作职能的整合。该系统具备“四大功能”:可以实现对案件直接受理、网上分流、受案监督、立案审核等受立案监督职能;可以将执法问题实时推送办案民警,实现案件审核对案侦工作的指引,对办案时间节点对法制审核人员和办案民警实行“双提醒”预警,避免案件超期;可以对法制审核情况全程留痕,对办案民警的执法办案行为进行自动考评测分,生成民警的执法电子档案;可以向报案人、受害人等案件相关人自动推送受立案管辖、办案警种及民警、办案所处环节等办案信息,主动接受监督。同时,通过建立健全执法咨询制度、执法沟通监督制度,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加入公安执法监督,实现公安机关内部封闭性执法向透明化执法的转变。建立常态化公检、公法沟通协调联系机制,依托“服务监督中心”,加大案件回访工作力度,通过下派工单形式直接与具体办案警种沟通联系,及时解决执法办案中的具体问题。
“在总分值的设定上,根据工作需要主次兼顾设定考核分值,对每个社区民警‘私人定制’各版块不同的得分上限,平衡工作考核得分点,最大程度反映民警实绩。考核得分大部分由系统自动生成,得分全部反映在‘结果公示’栏‘网上晒成绩’。”自贡市高新区研发了“社区警务绩效考核系统”,考核数据大部分由警综平台自动导入,系统自动抓取、统计,无需社区民警再重复录入。通过数据抽取、逻辑关系比对等手段,每月智能生成社区民警考核成绩,考核结果自动排名,杜绝了考核中的人为因素,确保系统生命力,新型考核方式考出了真实性、考出了战斗力,社区警务工作效率得到极大提高。
在涉案财物管理改革中,广元和成都分别根据实际情况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实现对涉案财物、证据“一案一档”的全流程信息化监管,保证进出口流程的完整性、准确性。广元市按照“市区联建、政法一体、统分结合、管办分离”的思路建立跨部门涉案财物集中保管中心。经过调研论证,广元充分整合市、区两级政法部门的建设资金、管理资源和职能职责,建立市涉案财物集中保管中心,跨部门共享执法保管场所。市委市政府领导亲率市政府办、财政、国土、住建、发改、规划、公安等部门实地勘查、专题会商,确定由市公安局牵头,按购买服务方式建立占地35亩、室内面积7800㎡、室外场地8000㎡的市涉案财物集中保管中心。按照“实物分散存、网上集中管”以信息化平台为依托,对涉案财物信息绝对集中管理,涉案财物一律二维码扫描录入平台,所有信息一律在公检法之间移送,所有物品一律扫描对应二维码办理出库手续,实行涉案财物信息跨部门共享。2016年全市纳入平台监管的涉案财物达1798件,入库率100%。
2015年5月,成都市金牛区在全省首创开展案件管理中心的建设试点,通过“完善工作制度、受案立案全程监督、重点环节全程管控、渐进完善硬件设施、创新中心工作职责”,金牛分局“案管中心”在受立案监督、案件全程管控、案卷规范管理等方面更加规范,2016年分局全年刑事案件受案数同比上升31.7%,立案数同比上升144.8%,起诉数同比上升23.5%。成都市温江区刑事诉讼涉案财物集中管理中心,有效解决了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公、检、法三家信息衔接不通畅,管理不规范的顽症,提升了执法办案效率,节约了司法资源,保障了当事人合法权益,在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中起到了显著作用。(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