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监管从幕后走向台前日趋严苛
五年前,金融系统陷入“深渊”让全世界感受到了监管放纵之痛。而如今,无论是保证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还是前车之鉴的教训,都让各国监管层一致同意加强监管。一轮大刀阔斧的金融监管改革在全球范围内逐次展开,内容涉及银行业治理、消费者保护、金融衍生品规范、高管薪酬等。
“每个人都会受到全球监管改变的影响,不管是来自于美国还是英国。而监管者本身显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紧密地合作,来尝试确保规则在全球监管框架下的一致性。全球监管标准转向更严格的标准或可能继续发生。”某国际大行高管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史无前例的严苛
“特别是2008年美国股市遭遇金融危机之后,投资者亏损了大量的资金。起因是机构过度贪婪,制造了次贷产品。”曾就职于全球某大行洗黑钱部门专业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如何通过建立一个有效的系统来监管金融机构,从而避免历史重演的呼声和需求越来越大。这时,金融监管从幕后走到了前台。
2010年7月“多德-弗兰克法案”的诞生正式掀开华尔街新金融时代序幕,致力于保护消费者、解决金融业系统性风险等问题,并加强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同年,欧盟通过泛欧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或成为超主权范围内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实践范本。
与此同时,银行业监管正在向一个更加严苛的时代迈进。自2009年起,美联储每年例行对大型银行进行压力测试,以检验银行在经历极端的衰退或冲击后是否还能有至少5%的一级资本充足率,并不断扩大范围。欧洲银行的压力测试或比美国的难度更高,而欧洲央行[微博]将于今年11月4日起全面承担银行业监管者的角色,试图重振欧洲银行业。
在后危机时代经济增长的鼓舞下,全球监管部门以前所未有的节奏对金融市场的不正当行为进行“秋后算账”,调查内容从协助避税到违反制裁令,再到操纵利率、汇率和大宗商品价格,重磅大罚单接踵“轰炸”各大银行。
在金融风暴中,中国金融业较好地避开冲击并平稳度过。“危机后,中国的监管也与海外实现很好接轨,无论是在反恐融资和反洗钱方面,银行内部的实际操作甚至比海外更要严谨,我们也与监管一路保持沟通。”某外资大行中国区一名高管对本报表示。
而2014年注定成为中国的金融改革之年,利率市场化、汇率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正加速推进,一系列创新金融模式不断涌现。“过去十年监管越来越严谨,不单纯是行业问题,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互联网上的资金可以流向很多地方,这也令我们监管越来越严谨。”上述外资行中国区高管表示。以银行业监管为例,国内监管方除了一直以来对各级银行不良资产率、拨备率、贷款总量的控制严格,也不断在风险控制方面施加压力。
金融系统安全“隐患”犹存
随之而来更加严苛的监管规则也无形中增加了金融机构的监管压力和成本,也让许多刚从阴影中走出的银行面临新的挑战。尽管银行失去了一些增加收入的机会,但总体上来看它对金融部门产生了积极影响,使得银行系统在金融危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汇丰集团主席范智廉(DouglasFlint)表示,金融市场明显比五年前更加安全,这主要表现在银行系统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都有所提高,在监督和风险管理方面也改善颇多,尤其在衍生品交易市场监管方面取得显著改善。
实际上,全球经济正缓慢步入复苏的正常轨道,银行业已经度过了最糟糕的阶段。美国银行业整体表现进一步向好,净利润增加,资产质量上升,贷款增速提高,同时“问题”银行数量进一步减少。
尽管如此,金融系统或并没有变得更合理和安全。当下银行仍存在着太多的债务,以及资产负债表上的风险。特别是在欧元区,这方面挑战依然存在。此外,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引发的不确定性以及一些主要国家财政状况欠佳也增加了风险。
业内人士认为,监管机构应注意平衡系统的安全、稳健与其为社会提供信贷的能力,并采取行动进一步提高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透明度;而银行必须改变的不仅仅是规则,还应优先考虑风险管理的文化。具体就中国而言,有序地过渡到市场约束更强的金融体系或更为关键,投资者和贷款者可能需要承受以前的金融过度行为引起的一些代价,市场价格也需要调整以更准确地反映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