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本循环的新格局

26.11.2014  12:32
核心提示:一种观点认为,“一路一带”战略为中国消化过剩产能以及剩余资本提供了帮助,但是,如果政府和企业在管理上跟不上,可能像日本的官方开发援助(ODA)那样效率低下。由于具体方案并未出台,我们只能说这个想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无论我们拿美国或是德国日本来比较,现在中国面临的局面和它们完全不同。

 

  中国推出“一路一带”战略之后,配合这一战略的是亚投行、丝路基金等金融安排,希望通过基础设施的互通互联,实现这一宏伟蓝图。有人认为,通过这一战略,中国从积极吸引外资的资本输入国开始向资本输出国转变

  一种观点认为,“一路一带”战略为中国消化过剩产能以及剩余资本提供了帮助,但是,如果政府和企业在管理上跟不上,可能像日本的官方开发援助(ODA)那样效率低下。由于具体方案并未出台,我们只能说这个想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无论我们拿美国或是德国日本来比较,现在中国面临的局面和它们完全不同。

  基本上目前国内对这个话题最关心的部分其实是我国从积极吸收外资转向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可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过去前西德和日本都有过国内制造业空洞化风险的争论,然而中国加入WTO[微博]后,这种担心似乎因为既成事实化就突然销声匿迹了。日本,德国,美国依然保持着各自在核心领域的竞争优势,而且我国的资本管制不大可能像前西德甚至不大可能比当年日本更快放开,因此即便这个过程更为严峻,但效果不大可能迅速的体现出来。

  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的确在泡沫经济时期有过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但整体而言,其海外投资基本上是制造业在海外寻找资源和最终需求的历史,具体而言,侧重点前者在东南亚后者在北美,作为结果,日本已经连续23年雄踞全球最大债权国的位置(2013年末超过325万亿日元)。但是这个过程是有着演变的过程的,并非一开始就有个成熟的架构。我国目前的状况而言,显然无法照搬这段历史。

  德国和日本的资本输出起初在资产负债结构上体现为证券投资占优,这和当年美国以直接投资和银行贷款为主完全不同。在泡沫经济开始不断升温、日企风行“财技”的1987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仅仅只占资本输出整体的7.2%,而美国则有26.4%,究其原因,国力的差别决定了对外资产的保全能力,也直接影响了资本结构,国际资金循环面体现出来的结果也就大相径庭。

  实际上,中国在2013年已经是全球第二大债权国,拥有大约208万亿日元的对外净资产。但是由于资本管制等原因,负债主要集中在民间部门,而政府座拥全球最大外汇储备,无论如何调节结构,资产方依然是证券投资为主。因此积极改变结构是必然的趋势,具体而言,它必然结合人民币国际化,资本管制政策改革等配套措施。

  中长期而言,随着资本输出以及资本管制放松的加速对全球资金循环格局带来的影响可能更值得重视。因为企业和国民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市场化的资产选择,这是货币当局不可能全程操控的,它自身也面临资产配置不断主动甚至被动调整的压力,因此,必然需要周到细致的制度储备。从宏观的角度而言,中国走向资本输出的过程是必然的,至于中间会经历什么样的过程还需要时间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