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寻找新动力 创新首成G20关键词
“创新”首次成为G20关键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在“G20杭州峰会前瞻论坛”上表示,面向未来,世界各国都在寻求经济增长的新动力(310328,基金吧)、新出路。创新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经济增长新动力的唯一出路。
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国家创新竞争力的较量,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二十国集团(G20)国家创新竞争力黄皮书》(以下简称《黄皮书》)显示,国家创新竞争力得分较高的主要是发达国家,中国是唯一排进前十的发展中国家。
外交部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阮宗泽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创新是此次峰会最鲜明的标签之一。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国各显其能摆脱经济危机,而传统的财政刺激的套路已经过时,唯有加强国与国之间的联动创新,才能盘活全球经济,促进全球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中国以全球化视野推动创新
在2015年11月的二十国集团成员领导人第十次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二十国集团的任务是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当前形势下,亟须我们回答两个问题:一是“怎么看”,要精准把脉世界经济形势;二是“怎么办”,要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就业开出良方。
把脉世界经济、探寻发展新“良方”,依旧是此次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再次聚首讨论的主旨。而来自中国的创新理念和创新方法也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阮宗泽说:“中国的创新实践起到了两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中国自身经济处于结构性改革期,原来的套路、老路已经走不通。我们面临要寻找新的途径来解决当前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二是中国的创新思维突破了‘独立国’的界限。中国所讲的创新不仅仅是单个国家的创新,也是国与国之间的联动创新。各个国家之间只有充分、平等地反映诉求,分享成果与经验,才能找准未来经济的发展道路。”
在隆国强看来,过去30多年中国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靠的是改革开放,改革释放了发展的活力和潜力,把我国自身优势和外部优势有机结合起来。然而,中国在提高创新竞争力阶段,更要思考如何充分利用好全球资源。包括科技信息、人才、资金、市场,利用全球视野来整合资源,这样我国的科技创新就不仅限于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要着眼于形成新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告诉记者,今年G20的议程和内容将比往年更加务实,提出的理念也更加具有前瞻性。
王文强调,G20杭州峰会首次将“创新”列为核心议题之一,将推动结构性改革与创新增长两个“轮子”同转,同时激活贸易与投资两大引擎,为全球经济增添新活力,注入新动力。
合力破除创新掣肘
《黄皮书》显示,2013年,中国国家创新基础竞争力得分与G20最高分相比还有31.8分的差距,比G20平均分高16.4分。2014年,中国国家创新基础竞争力得分与G20最高分的差距缩小为26.6分,比G20平均分高17.5分。
据了解,国家创新基础竞争力主要由GDP、人均GDP、财政收入、人均财政收入、外国直接投资、受高等教育人员比重、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等7个指标构成。
隆国强表示,创新基础竞争力是衡量国家创新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提高国家创新竞争力,首先要把握好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
“对中国来说,既要在新技术革命、新技术领域迎头赶上,同时要充分利用新技术革命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我们带来弯道超车的机会。”隆国强表示。
阮宗泽则表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当前在创新层面都存在掣肘,这也是我国在此次G20峰会中将创新作为核心关键词的原因所在。创新的目的在于推动经济发展,而创新没有明确的方法和答案,需要我们在探索中前进。
阮宗泽称,将“创新”的话题推向国际,还有一个舆论自造的情况,包括国家制定创新增长蓝图等各项创新发展战略,或许找到了部分途径,但世界经济想要真正转型,要软着陆,还是要将视野放到全球,致力于国与国之间的创新发展。这恰恰也体现了中国在推动世界经济当中所作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