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可平:全球善治需要国际社会合作互信

31.12.2016  15:40

  人类进入全球化时代后,国际社会最引人注目的发展之一,便是全球治理作为一种理论思潮与实践活动的兴起。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使得人类自身日益强烈地感受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全人类已经成为一个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与此相一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全球化将各民族国家的命运前所未有地联结在一起,只有依靠全球治理,才能有效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许多全球性问题,确立公正合理的全球秩序。全球治理的兴起,既表明人类对自己在全球化时代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和共同命运的觉醒,也表明人类为追求文明和谐与普遍繁荣所做的努力。

  中国是全球治理的积极推动者和参与者。关于全球治理的研究,是中国学术界一个新的热点领域。中国学者对全球治理的价值、目标、主体、体制、法律、效果、评价指标、发展趋势,以及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贡献了中国学者对全球治理的独特见解。中国学者清楚地看到,人类进入全球化时代后,各国之间的内在联系前所未有地加强了,各国人民的命运事实上已经紧密相连。全球问题的解决,急需更加合理和科学的全球治理机制。全球化既为全球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国际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也增大了全球的各种政治、经济和社会风险。因此,在全球化时代,世界上的事情尤其需要各国共同商量着办,尤其需要在建立国际机制、遵守国际规则、开展国际合作、追求国际正义等方面达成全球性的共识。

  作为现行国际体系的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中国政府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主动地承担起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大国责任,努力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机制的合理化。中国领导人积极倡导平等、公正、合理、互利、合作和可持续的全球治理观,不断寻求全球治理的最大公约数,持续地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还推出了许多旨在完善全球治理的重大举措。例如,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反恐怖活动和联合国维和行动,带头参加控制温室效应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坚定地支持联合国系统的合理化改革,支持二十国集团成立全球基础设施中心,支持世界银行成立全球基础设施基金,并将通过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途径,为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的基础设施作出贡献。

  然而,从世界范围看,全球治理的格局还很不合理,全球治理体制还很不完善,各国推进全球治理的行动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从国际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现实进程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一方面,全球治理已经取得一些明显的成果;另一方面,全球治理还远远落后于全球化进程的需要。

  从积极的角度看,我们可以看到以下这些令人高兴的发展: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对全球治理的重视程度在提高,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识在增加。全球治理的主体日益多元化,除了民族国家、国家集团和国际组织之外,其他全球治理主体的作用正在日益增大,特别是跨国公司和全球公民社会组织。从总体上说,全球治理的规则对民族国家的约束力正在不断增强,个别超级大国主宰国际事务的时代已经过去。在某些全球问题领域,如抵御全球金融风险、应对气候变暖、打击国际犯罪、遏制全球恐怖活动、控制传染病等方面,各国的合作程度在增加。全球治理正在重构全球共同体,催生新的全球认同。

  从消极的角度看,全球治理的效果极不理想,正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全球范围内的不平等在继续扩大,而不是在缩小;全球环境的恶化,特别是大气变暖,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国际恐怖活动对人类的威胁在进一步增加,国际社会明显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地区性的局部暴力冲突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去全球化或反全球化的趋势在增强而不是削弱;国际贸易的速度并没有预想的那么迅速,特别是近几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速度明显放慢;众多的全球治理领域还缺乏有效的国际规制;全球治理机构的权威性严重不足;国家保护主义开始抬头,有些国家在全球治理上采取双重标准,使得全球治理在一些领域和地区几乎完全失效。全球化在产生全球治理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风险。

  面临全球治理的这种现状,我们应当怎么办?在我看来,答案是十分清楚的:倡导一种民主的、公正的、透明的和平等的全球治理,是解决全球紧迫问题,应对全球严峻挑战的关键所在。我们应当对全球治理怀抱一种理想,这种理想就是实现全球善治。全球善治是全球所有行为主体的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是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最大化。全球善治是国际秩序的最佳状态,它既是各国政府间的最佳合作,也是全球公民社会之间的最佳合作。正如善治是国家治理的理想状态一样,全球善治则是世界治理的一种理想状态,是国际社会的道义力量所在。全球善治为全人类的治理设定了一个长远目标,可以使世界治理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国家利益至上”,一直被各国政治家奉为国与国交往的金科玉律。毫无疑问,它还将继续成为国际交往的重要准则。然而,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利益的实现方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国家利益与全球共同利益不仅不相冲突,而且后者成了前者的前提条件。全球性的生态灾难、人道灾难、经济灾难和战争灾难一旦发生,国家利益往往便无从谈起。与此相一致,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一旦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得到了切实的维护和增进,国家利益也会随之而得到切实的维护和增进。因此,追求全球善治,不仅是追求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追求民族国家的公共利益。

  实现全球善治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尤其需要国际社会的合作与互信。

  国际合作是通往全球善治的唯一道路。9·11事件后,有一句话经常被人们引用,这句话就是:“只有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我们自己才能实现自由;只有别人处于安全状态,我们自己才能安全”。这表明人类日益认识到,只有合作,才能实现全球资源的合理配置;只有合作,才能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只有合作,才能遏制跨国犯罪;只有合作,才能预防全球风险;只有合作,才能消除人类的贫困;只有合作,才能维护人类自身的安全;只有合作,才能实现全球的民主治理;只有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增进全人类的共同利益。简而言之,地区之间的相互合作、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民族之间的相互合作,是人类实现幸福、繁荣与和平的必经之路。

  国际合作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人类在科技、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和各种文明之间的相互学习。每一种文明都既有它自己的独特优势,也有它内在的不足。只有取长补短,虚心学习其他民族和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每一种文明才能不断进步。一个伟大的民族和一种伟大的文明,她之所以伟大,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她善于向其他民族和其他文明学习。国际间的合作,为民族国家和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说,国际合作的过程,也就是各民族国家之间相互学习的过程。

  全球善治所要求的国际合作,是一种跨文化的合作。国际合作的最终目的,既是为了增进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同时也是为了增进民族国家自身的利益。因此,真正的国际合作,不仅应当是超越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合作,而且也应当是超越文化差异和民族差别的合作。全球化时代不应是文明之间相互冲突的时代,而应当是各种文明相互融合的时代。跨文化的国际合作,是最深层的国际合作;跨文化的合作,是促进各种文明之间相互融合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跨文化的合作,才能使人们的民族认同与全球认同不相冲突。

  全球善治所要求的国际合作,是一种建立在多样性之上的合作。全球化是一个整体性的人类历史变迁过程,其基本特征就是经济一体化、政治民主化和文化多样化。全球化不仅没有消除民族国家的自主性,反而凸显了民族国家的自主性;不仅没有消除民族文化传统,反而凸显了各民族的文化多样性。全球化是一个国际化与本土化、普遍化与特殊化、一体化与碎裂化、同质化与异质化相并存的过程。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合作,不应以牺牲民族国家的多样性为代价,而应当在保持民族国家多样性的前提下追求全球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做到中国古人所说的“和而不同”。

  全球善治所要求的国际合作,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合作,必须建立在相互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之上。有效的国际合作,对于合作双方来说,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必须是平等的关系。只有建立在平等、互利、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国家与国家之间才能有积极和长久的合作,才能将国际合作的利益最大化。“胡萝卜加棍棒”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人类需要的是以公正、民主、平等、宽容、友爱、信任和共赢为特征的新的合作模式。人类既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也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只有这种新的合作模式,才能引导各国人民坚定不移地迈向这样一个利益共同体,最大限度地增进全人类的整体利益。

  加强跨文化、跨国别和跨制度之间的国际合作,需要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促进跨文化、跨国别和跨制度之间的国际合作,既是各国政府和国家间组织的重要责任,也是全球公民社会的重要责任;既需要各国政府的积极行动,也同样需要全球范围内各种民间组织的积极行动,特别是各国人民的主动参与。在全球化进程日益扩大的今天,国际社会的每一个成员,人类社会的每一个分子,都应当主动积极地为推动国际合作做出贡献。只有这样,人类才会拥有乐观的前景和积极的未来。

  跨文化、跨国别、跨制度的国际合作的前提,就是人类的相互信任。既然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那就须臾离不开相互信任。因为互信是联结共同体的纽带,是构成人类共同体的一个基本要素。没有互信,就没有人类的共同体;没有全球互信,就没有全球共同体。信任可以消除相互猜疑,增加国际社会的安全感;信任可以防止对立和冲突,增强国际社会的团结合作;信任可以使大家自觉遵守共同的规则,有利于改善全球的秩序;信任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全球贸易的发展。信任是人类的一种美德,对于个人如此,对于国家如此,对于国际社会也同样如此。没有足够的全球互信,就难以形成全球价值、全球共识和全球认同,就难有全球安全感,从而也就难以开展积极的国际合作。

  各位朋友,“北京论坛”致力于通过各国学者之间的深度交流与对话,来促进各国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于增进各国学者之间的相互理解,唤醒全人类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形成全球善治所需要的全球共识,北京论坛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届论坛又将“互信·合作·共享”作为研讨和交流的主题,这对加深人们对全球治理的认识,推进全球善治,必将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预祝论坛圆满成功!

  (编辑:王玉琪)

  来源:北大政治学,2016年11月14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yNjE1MTgyNA==&mid=2651796646&idx=1&sn=a164d5977

责任编辑:周夏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