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福里的年味]喜庆瞬间 定格团圆
2010年1月,阿坝州理县桃坪羌寨的大家庭全家福。 陈力摄 (资料图片)
2018年1月,巴中市南江县新四乡沈坡村的大家庭全家福。陈力摄
曾几何时,春节拍一张全家福是一个家庭十分隆重的事,全家人换上新装,奔赴照相馆,拍摄一张全家福,定格过年记忆,寄托团圆情感。如今,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码、从单张到套系,全家福风格更加多元,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内容。不同的全家福,留给我们珍贵的家庭记忆,也见证着越来越丰富多彩的生活。
【名家说年】
摄影达人点拨妙招:菜鸟也能拍好全家福
□本报记者余如波
全民摄影时代,拿起手机或便携式数码相机,普通人也能随时记录生活点滴。戊戌新春将至,朋友圈里,自然少不了全家福等新年照片的踪影。不过对于大量摄影“小白”而言,如何才能从“春节摄影大赛”中脱颖而出?
细节入手,“菜鸟”也能拍好全家福
“拍好一张全家福,一定要注重情感表达,抓住被拍摄对象过年的情绪。这样的照片才生动,才能打动人心。”在四川省摄影家协会网编辑部副主任陈力看来,传统的合影中人们通常正襟危坐、不苟言笑,全家福显然并非如此。摄影师应注重调动情绪,用聊天甚至调侃等方式让人放松,抓拍其最真实、最自然的状态。“开个玩笑,讲个笑话,消除紧张感和距离感。”
拍摄过程中,陈力建议摄影师使用三脚架、快门线,这样可以最大程度解放肢体和面部,与对象充分交流互动。他还表示,如果使用手机拍摄,同样应在完成构图后将视线转向对象,随机抓取动人瞬间。
“即使是摄影菜鸟,只要稍微注意一些小细节,就能提升照片的品质。”陈力举例道,“拍摄敬酒等场景,不妨站上凳子之类的高点,采用俯瞰视角往往效果更好。”他还指出,室外拍摄应避免顶光、逆光,室内拍摄则应将人脸置于受光处,必要时可采用台灯等光源补光。
除了精进技巧,摄影还贵在坚持,新年照片同样如此。陈力建议有条件的摄影者,可以数年乃至数十年坚持拍摄,这样不仅能构成一部家族史,还能从住房、家居、服饰等变化窥探社会变迁,留下珍贵史料。
除了“甜”,镜头里还可以有这些
春节期间的人群流动、亲友团聚、文化习俗等,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用镜头记录的重点。不过摄影评论家许华飞认为,以“过年”为主题的摄影作品,通常难以让人产生深刻印象,也少有脍炙人口的“名家名作”。
“鞭炮、年夜饭、春联、红包、庙会,还有一堆一堆的灯笼,一堆一堆的笑脸,一堆一堆的大红色。总之,就是不惜一切去表达喜悦。可是喜悦之外呢?”许华飞说,如果把情绪比喻成味道,“喜悦”对应的无疑是“甜”,而“甜”则是容易让人生“腻”。
如何不落俗套?许华飞认为,应重点关注“非正常状态下迸发的真实人性”。“过年的七天里,社会的丰富性被调动起来,全部进入同一个场域。这里面的无数关系,无数差异,无数碰撞,都可以作为拍摄题材。”
一年不怎么见面的亲人,观念和习惯已经大不相同,加上儿媳、女婿的存在,还有不熟悉、不认同传统的孙辈……面对“不顺眼”,无论包容、融合,还是冲突、逃离,都是值得关注的生活点滴。“春节是个丰富、多元、五味杂陈的体系,年青一代逐渐的温和、释然和有意无意的配合,是其中最动人的部分之一。”许华飞说。
【大家晒年】
在一起的幸福
□温选鹏本报记者袁丽霞余如波吴梦琳
新家门前来张全家福
讲述人:李云眉山市彭山区义和乡岐山村3组村民
2月7日中午12点,眉山市彭山区义和乡岐山村3组村民李云从柑橘地回家,把锄头放进专门堆放农具的屋子,然后脱掉胶鞋,换棉拖鞋,走进铺着白瓷砖的客厅。“这样‘脱鞋、换鞋’的步骤以前是没有的,因为住的是普通砖瓦房,泥巴地。”李云说,自己做梦都没有想到,这辈子能够住进“小洋楼”。
午饭后,李云高兴地在家里贴春联、挂灯笼,“这都是当地政府送的。”之后,当地摄影家协会的摄影爱好者还帮他家拍了一张全家福。
李云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1月和其余12户贫困户作为易地扶贫搬迁户搬进了100平方米的“小洋楼”。新房子白墙红琉璃瓦,上下两层,屋里衣柜、床、厨房用具、电视等一应俱全,“我花了不到1万块钱。”李云说。
李云一家3口和岳父岳母一起住。以前,一家人一直生活在半山腰的砖瓦房里面,出行极为不便。因为缺乏种植技术,全家只能靠李云外出打零工维持生活,每年收入还不到1万元,生活贫穷。
2014年,李云一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为让他彻底脱贫,当时岐山村第一书记徐军建议他通过种植柑橘脱贫。李云在徐军的“怂恿”下,把自家原来种植的柑橘树进行品种改良升级,并且把另外几亩荒坡地开垦出来种上不知火、春见等柑橘树。最近,李云种植的10亩春见见到成效,收入近3万元。
但让他更高兴的是,还搬了新家,他们13户集中安置点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福苑”。“我今天能够住进这个‘福苑’,都是靠党和国家的关心,让我们成为有福气的人,今后,我要自力更生,加油干,和村民一起,把这个‘福苑’建成我们的幸福家园。”李云说,过两天赶场,他还要穿着新买的毛皮鞋,去城里买年货,热热闹闹过新年。
东欧四国行,7张“全家福”
讲述人:陈橙,四川艺术职业学院舞蹈教师
2017年春节前夕,陈橙在4个不同的国家,拍了7张“全家福”。
出现在这些“全家福”中的30多个人,并非陈橙的家庭成员。原来,2017年1月,受文化部委派,四川艺术职业学院组织了30多人的“欢乐春节”东欧行演出团,先后在保加利亚、波黑、黑山、阿尔巴尼亚4国呈现了7场精彩的文艺演出,陈橙正是其中的一名舞蹈演员。为期一周的演出结束后,团员们便留下了7张珍贵的“全家福”。
新春时节赴海外文化交流,陈橙已有多次类似经历。陈橙介绍,东欧行演出团带去的文艺精品既有《断桥》《易胆大》等川剧名戏名段和变脸等川剧绝活,又有《俏花旦》《百花争妍》等民族舞蹈以及《柔术》《逗趣》等杂技,把四川优秀文化呈现给外国观众。“我们在波黑的一场演出,最后一个节目中川剧变脸演员突然变出熊猫脸时,现场观众惊叹连连,掀起了整场演出的高潮。”
令她印象最深刻的,则是在黑山为200余名中国工人举行的慰问演出。“他们在当地修建高速公路,不能回国过春节。”陈橙回忆道,演出当天,现场张灯结彩,到处张贴着具有中国特色的鸡年标识。工人们还拿出自己准备的节目,与演出团同台献艺,宛如在家欢度春节。“无论身在世界哪个角落,春节都能让中国人凝聚在一起。”
11口大家庭的第一张全家福
讲述人:陈晓宇,成都某互联网企业工作
今年29岁的陈晓宇是广西人,现在成都一家互联网企业工作。由于工作繁忙,一年到头,他基本只有春节才回家一趟。
陈晓宇告诉记者,由于家住在农村,过去拍照并不方便,家里人对拍全家福的意识也很淡薄。去年春节在家期间,陈晓宇将刚购买的单反相机也带回了家,想到应该给全家人拍一张全家福。陈晓宇的想法,最先得到70多岁奶奶的响应。
“照片是大年初三拍的,就在我家院子里,也没做什么准备,就从屋里搬了一些椅子摆在院子里,爷爷奶奶坐在前面。”陈晓宇说,但是大家都很激动,尤其是奶奶,还专门对着镜子整理了半天衣服。
陈晓宇说,自己刚开始用单反,也没有什么拍摄经验,好在那天光线不错,天很蓝,关键是一大家11口人,表情都很好,笑得十分开心。后来,“父母专门去县城的相馆里,把照片冲洗出来,还买了个相框,一直放在家中客厅里,其实那应该算是全家人拍的第一张春节全家福。”陈晓宇说。
今年,他计划继续给全家人拍一张全家福,还提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网购了不少道具,上网学习了全家福拍摄创意等。陈晓宇告诉记者,今年与去年有一点不同,全家福上将多一个人,自己的小侄子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