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全域旅游扶贫 促进持续稳定增收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综合性产业,旅游扶贫是高县扶贫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一轮扶贫攻坚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发挥旅游综合功能、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的战略支撑。2017年高县有贫困户17015户,贫困人口49827人。高县的旅游扶贫工作,应依托不断改善的交通条件、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环境,通过旅游资源开发形成特色旅游产品,构建旅游产业链,吸引外部旅游消费市场。力争通过实施旅游扶贫工程,带动当地贫困人口就地参与旅游经营旅游服务实现脱贫。以《高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高县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和《高县十三五农村扶贫开发规划》为引领,以创建省旅游扶贫示范县、省乡村旅游强县和创建一批省(市)旅游扶贫示范村为抓手,形成“示范引领、以点带面”的乡村旅游扶贫格局,进而推动全县乡村旅游产业整体发展。
一、生态优美、资源丰富,高县旅游扶贫是蓄势待发的“潜力股”
(一)区位条件优势日趋明显
围绕县委县政府发展通道经济的主要思路,全县着力构建“11234”交通大网络,形成公、铁、水相结合的互通式网状格局。特别是建设中的和宜庆路为高县旅游提供的新的机遇。宜宾至彝良高速公路,四川境段起与宜宾绕城高速公路南段高县月江枢纽互通,途经宜宾市高县、筠连县,同时,一级公路宜庆路建设也在加紧推进中,这是高县落实宜宾加快建设辐射吸纳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这一快速通道的建成,高县将进入宜宾“半小时经济圈”,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区。
(二)政策条件的可行性
乌蒙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跨四川、云南、贵州三省,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主战场之一,包括了三省10个毗邻地区的38个县(市、区),其中就包括高县。近年来,四川省先后自行编制或参与编制了《秦巴山片区(四川部分)旅游产业扶贫规划》、《大巴山片区旅游发展战略与重大项目策划研究》、《四川藏区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乌蒙山片区旅游发展规划》等,坚持以科学规划引领旅游扶贫。四川省旅游局局长郝康理说我省每年都会安排省级旅游发展资金的70%用于秦巴山片区、乌蒙山片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等重点扶贫区域的旅游项目。高县相继创建成为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县、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被省上列为“十三五”乡村旅游强县。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发展和旅游扶贫工作,紧紧围绕建设长江上游原生态国际乡村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目标,坚持全域旅游理念,把旅游与扶贫融合发展,创新探索“旅游+”发展模式,让全县25367贫困人口参与旅游业,占贫困人口总数的50.94%。2016年,全县依靠旅游实现脱贫1085户,占当年脱贫数的32.9%。
(三)旅游资源丰富,独具特色。
高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享有“乌蒙西下三千里,僰道南来第一城”的美誉,是革命先驱李硕勋、文坛巨匠阳翰笙、红七军军长张锡龙和第四任总理、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的家乡。高县自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典型的有丹霞红岩地貌、河流水库和桫椤古植物旅游资源。境内有省级湿地公园——七仙湖,丹霞奇观——南北红岩山,“植物活化石”——胜天桫椤海等高品级的自然景点。目前,高县基本形成了以硕勋故居、翰笙故居、草莽英雄洞等为主要特色的红色文化;以茶马古道、文昌宫、石门关、岩画群为主要景点的秦五尺道文化;以南广河鲜美食街、有机生态鱼、豆腐美食城、桫椤乌鸡宴、土火锅、鸭儿粑等为特色的美食文化;以可久半边寺、庆符川主庙、胜天大宝寺、流米寺等为特色的宗教文化。
由此可见,高县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文脉”为孕育多种多样的乡村田园景观和农业景观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背景。作为四川盆地南缘的边缘山区农业县,乡村旅游是高县旅游发展的重点所在,也是高县化劣势为优势的关键所在。
(四)旅游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首先,以生态环境为背景,追求自由、舒适、天人合一的生态休闲,正逐渐成为旅游新时尚。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出游中将越来越关注低碳、生态的方式,越来越向往自然生态的环境,低碳生态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方式将越来越来被市场认可。其二,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城乡共享”“5+2”生活模式……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大发展的时代正在开启。最后,中国城市人口已进入老龄化阶段,特别是近年来,旅游中的中老年市场占了较大的比例,康体养生是中老年市场最为关注的旅游市场热点。此外,随着现代城市环境不断恶化、城市人口工作压力增大等各种问题渐渐显现,越来越多的人处于生理或者心理上的亚健康状态,把休闲、养生、健康内涵贯穿到“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和旅游业发展全过程,大力发展康体养生旅游将是旅游市场发展的热门和焦点。由此可见,高县旅游资源的特色优势,符合市场发展趋势和要求。
二、科学引领、融合推进,打造高县全域旅游扶贫的“绩优股”
(一)做好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科学引领旅游扶贫
按照“旅游发展助推脱贫攻坚,脱贫攻坚促进旅游发展”的思路,科学编制了《高县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高县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高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等紧密衔接相互支撑的规划体系,按照“镇乡打造景区、村落打造景点”的发展理念,立足资源、市场、人文旅游等优势,因地制宜找出了发展路子,把旅游与扶贫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旅游把高县建成大茶园、大果园、大桑园、大花园。
(二)注重“三个结合”,融合推进旅游扶贫
一是注重与乡土文化结合。 充分挖掘高县南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川南春酒、豆腐美食、忠孝高县等文化价值,打造高州桑海、百里茶叶产业长廊、川南春酒一条街、丝路沙河历史文化小镇等,不断发展乡村旅游新业态。
二是注重与节庆活动结合。 通过举办大窝大雁岭早茶节、胜天李花节、林湖茶花节、嘉乐桃花节、沙河豆腐美食节、“两岸一家亲”忠孝文化节、落润乡蜀山茶海乡村旅游节等系列活动 , 推动旅游与农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是注重与电子商务结合。 率先在50个贫困村开展党群活动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电商服务中心合一的建设模式,将乡村旅游发展与电商服务有机结合,开发推出蚕丝被、早白尖茶叶、川红茶叶、沙河豆腐、高州酒、高县鸭儿粑、桫椤乌鸡、羊田粉条等10多种旅游土特商品,并帮助贫困群众通过网络销售土特产品,不断提升旅游扶贫附加值。
(三)发展生态旅游项目,构建特色旅游扶贫
一是整体开发七仙湖生态旅游。 对七仙湖进行全面规划设计和环境整治,修建完善宾馆酒店和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餐饮住宿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整体开发项目。把七仙湖景区建设成为七仙湖天然湿地公园,以发展国际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为目标,以发展爱情婚俗文化体验游为主要特色,规划发展了旅游接待服务区、湖心岛屿迷踪体验区、水上休闲娱乐体验区、传统婚俗文化体验区,按照4A级景区标准打造成为中国最美的人工湖。
二是综合开发惠泽湖、柏杨湖、南广河(来复荔枝湖、庆符段)休闲生态旅游。 沿湖景观休闲带:绿化南广河水域贯穿新县城城区景观带,设置排水、管线、沿岸照明、大桥路灯等设施,增设南广河水域景观。完善惠泽湖、柏杨湖、荔枝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河堤和码头建设,修建文化广场、停车场、河心走廊、环库公路、农家乐等。
水上体验区:设置水上观光游船水上摩托、快艇、水上降落伞等项目进行水上游览;开发特色水上项目如水上火把节、水上餐饮船、水幕电影、水上歌舞表演、水上婚礼等;利用传统节日开展节庆活动,如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放河灯等。
三是宜庆路绿色经济走廊。 蚕桑丝绸文化科技园将按照3A级景区打造,重点设置蚕桑丝绸文化科技展厅、蚕桑丝绸文物精品展厅、蚕桑丝绸教育科研产业展厅等,设置桑蚕生产场景农舍,全面打造集中国及世界蚕桑丝绸文物展览收藏研究、科研成果展示、教育文化挖掘弘扬、产品展销与休闲为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博物展示馆和科普教育基地。拟在宜庆路县城入口处建集景观茶园、茶树品种资源圃、茶叶技术研发和检测中心、自动化茶叶加工车间、茶叶交易物流中心、茶文化体验园、游客接待中心、休闲山庄、湿地公园、花果及人文景观、茶叶电商平台为一体的茶叶科技文化园。
三、打造扶贫新亮点,用美丽打开致富之门
(一)创新发展模式,建立利益链接机制
一是创新发展“能人带动型”模式。 依托旅游带头人,带动旅游扶贫。按照“一户多带,以强扶弱”的原则,通过专业大户吸纳贫困户加入的方式,让越来越多的贫困户享受到旅游带来的好处。如胜天桫椤乌鸡林下养殖基地,采用“代养模式”,带动贫困户养殖乌鸡,并免费提供养殖成本,最后回收成品,积极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
二是创新发展“合作组织+农户”模式。 通过吸纳或租赁贫困户土地经营权,组建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采取旅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发展旅游特色产业,为贫困户创造就业岗位。到2016年底,全县共成立庆岭乡凤凰村莲凤旅游专业合作社、来复通书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等乡村旅游合作社9家,为当地贫困户人均增收644.8元。
三是创新发展“乡村旅游+”模式。 对有乡村田园、自然风貌、农耕体验、传统民俗等旅游资源的贫困村,整合涉农资金和旅游专项资金,积极打造乡村旅游+美食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等模式。其中庆岭乡“抓农业就是抓旅游、建新村就是建景区”的理念得到市委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市推广。
(二)加强示范带动,助推脱贫攻坚
一是强化景区引导联动。 紧紧依托南北红岩山、七仙湖、大窝大雁岭等景区景点,坚持“景区带动”模式,实施景区品质提升工程,配套完善景区设施,提升景区对周边贫困村的带动力,有效带动当地及周边群众发展农家乐、民宿。其中林峰山庄、“三元号”农家乐、泗合院等为当地贫困户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有效地增加贫困户收入。截止2016年,全县建成A级旅游景区4个,全县实现旅游总收入13.29亿元,带动2万贫困人口吃上“旅游饭”。
二是强化示范引领推动。 2016年高县整合投入资金1.48亿元,成功创建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通过示范区创建与带动使得贫困人口发展旅游收入占其纯收入比重24.06%,从事旅游业成为全县贫困户实现脱贫奔康新路径,有效推动全县脱贫攻坚的开展。
通过路、水、土、房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和主导产业的发展带动,将大大提高农户的家庭收入,明显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大大提高农户生活条件,为农户建立起稳定增收产业。到2020年,通过旅游业的辐射带动,直接覆盖23596贫困人口(占全县贫困人口56.62%),基本稳定解决旅游业所覆盖的扶贫对象温饱问题,直接减少贫困人口12978人(占全县贫困人口31.14%)。